应玉华的手有些抖,最后一笔很深。
当第一阶段测试完毕,姜凌发现应玉华是个心思敏感、文艺气息很重的女孩。她喜欢花,熟悉各种花语,将心事都寄托在花朵之中。
或许因为第一次有外人和自己谈及花和花语,应玉华明显态度放松了一些。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说着自己最喜欢的话题,应玉华感觉很愉快。
转入第二个阶段时,应玉华再一次紧张起来。
“你自杀之前,痛苦纠结了很久,是吗?”
“是。”
“割腕很痛,是吗?”
“是。”
“疼痛让你感觉心里好受一些,是吗?”
“是。”
应玉华的笔锋变得锐利起来,她的情绪开始激动,这说明问到了点子上。她割腕是想通过身体的道道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你现在对自己的未来还有期待,是吗?”
“不。”
“要是能回到过去,你不会选择自杀,是吗?”
“不。”
“你觉得家人和朋友能给你带来力量走出阴影,是吗?”
“不。”
“有没有想过和家人和朋友聊一下心中的痛苦呢?”
“不。”
一连串的“不”字下来,姜凌望向李振良。李振良点了点头,意思是通过笔迹鉴定,应玉华说的是真话。
姜凌的心似乎被什么压着,沉沉的。
应玉华自杀的意志很坚定。
她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她摆脱现在的困境。
如果不及时心理干预,这一次因为家人及时发现救了下来,但依然可能会有下一次。
应玉华的心结不解,此事绝不会是喜剧收场。
上一世或许正是因为应玉华的离世,应松茂发现与毒品有关,所以才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到缉毒事业。
同时失去一双儿女,应松茂的父母该是如何绝望啊!
一想到电视采访时,应璇玑含着热泪说出最优秀的侄儿英勇牺牲的场景,姜凌便胸口闷闷的,难受得喘不上气来。
这个家庭,完全被毒品毁了。
试探过应玉华的内心承压能力之后,话题进入第三个阶段。
姜凌的话题变得尖锐起来。
“你有个男朋友,是吗?”
“不。”
笔划飘忽、字体不稳,假话。
“他知道你喜欢花,经常送你花,是吗?”
“不。”
同上,假话。
“你很爱他,是吗?”
“不。”
“他很爱你,是吗?”
“不。”
写到最后一个“不”字之后,应玉华放了笔,眼里有了恼怒之意。似乎在说:我已经说过没有男朋友,你为什么总在不停地问这样的问题?
姜凌将一张卡片放在应玉华面前的小桌板上。
应玉华的目光忽然凝住。
“他叫陈暮,是吗?”
应玉华呼吸一滞,惊恐抬头,定定地看着姜凌,内心似有刀割。
她知道了?
他们都知道了?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