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谁的名。”

引起不少人的调侃。

家里还有一点瓜子,彭桂花每人分了一小把请邻居们品尝,外头的生意做,村里的生意也要做,先让大伙儿尝个鲜,回头等过年着说不定就有一部分人放弃供销社来她这里买东西呢。

笑着道:“政策早就出来了,就是没人敢干。”

这话说得不假。

哪怕现在看到了现成的例子,还是县里给批的执照,有些人还是大摇其头:“你们太心急了,应该再等等,谁知道政策会不会变。”

彭桂花但笑不语。

再等等?等小摊子满大街的时候再干?那得少赚多少钱。

现在供销社卖的瓜子花生口味单一,难保等大家都干起来的时候没有那脑子活络和手巧的人,也能做出口味丰富的干货,到时候他们就排在了人家后头,失去了那啥…果果说的先入为主的印象的机会。

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即便出了同样类型口味的瓜子,那大家最深的印象也是‘三婶炒货’卖的瓜子。

也有个青年目光闪烁,心眼子动的活泛。

彭桂花在首都可是有两门亲家,听说家里都是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