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3)

崔家大闺女,跟个大小姐似得不过是锄个地,都能让她爹娘心疼坏了。

后来崔家遭了难事儿,她也同情,但看到崔玉狼狈的挖野菜捡柴禾时,心里也莫名的有些解气。

可这两日,听说她竟然识出没人要的野草是能换钱的药材,还跟长春堂做起了生意。虽说不知道她到底得了多少钱,但自己的心底就是觉得不服气。怎么好事儿都让崔玉娘一个人占了,难不成自己就不比她好?

旁边陈婆婆斜了她一眼,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她最是懒得搭理。可眼瞧着那人越说越过,连带着都有人也觉得崔玉娘这闺女没教养了,她可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你不是常说自家四闺女是个讨债精么,干脆老婆子我豁出面子,去跟花婶子说说,把你家四闺女送过去得了。”水根媳妇生了四个孩子,老四已经两岁多了,成天被她叨叨说是讨债精,成天只会馋嘴。

“这倒是,水根家的,这可不就合了你的意?还不赶紧谢谢陈婆婆。”边上正在搓麻绳的一个老婶子,也插了嘴。她倒不是看不中水根媳妇的样子,只是习惯性的凑个话罢了。

水根家媳妇落了脸面,瞪了一眼多嘴的妇人,一扭身就端了跟前的针线笸子就走了。到底人家辈分大些,她是不敢跟陈婆婆几个顶针的。

第15章 有人作妖

却说这个时候,崔玉想着自家有了挣钱的法子,怎么着也得过一下里正的明路。一来算是给人个脸面,放低自个姿态,毕竟日后自家还要在村里生活呢。二来也防着突然富起来惹了人眼红,背地里在里正跟前捅刀子。

李氏原想着也跟着去,怕闺女面皮薄,被里正家那个有点势利的儿媳妇奚落了。可临出门的时候,王大娘伴着自家大房二房的媳妇来卖柴胡了,过称的事儿没什么难头,可去里正家念叨事儿只李氏一个人去却是说不清楚的。

眼看着今儿是收药的第二日了,若是再拖下去,只怕里正会不悦。索性崔玉就自个提了自个早上新蒸的五六个白面馒头出了门。

里正家在村子中央,是村里唯一一家用青砖垒的高墙,用的青瓦盖成的四方院子。到底是村里最有权力的人,日子自然过的也很舒坦,整齐的瓦房,里面还有猪圈跟鸡圈,院子里零散还跑着几只正在吃食的鸭子。

崔玉眼神闪了闪,等再余下钱的时候,自家也该淘一些鸡鸭,别的不说,也该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了。最起码,每隔两日该吃一回鸡蛋。

院儿里里正媳妇真哄着小孙子玩,见着崔玉过来,生怕她是来借粮借钱的,自然没什么好脸色。可碍着自家男人,也只能笑着道:“玉娘啊,今儿怎么来了?刚你叔还说要去镇上寻些做工的门路呢,这会儿刚准备出门了......”

崔玉也不张望,更没因为这故意诉穷不给脸的事儿不高兴,左右她不是真的来借物件的。

“婶子说的是,其实昨儿就该来,只是家里实在脱不开身。今儿有了空,想来跟我叔说明我做生意的事儿。”说着把手里的篮子递过去,她脸上带着熟稔的笑说道,“家里没什么稀罕物件,就几个白面馒头也是早上我自个蒸的。”

这还真不算是什么厚重的礼物,充其量就是意思意思。可占便宜的事儿,谁不喜欢啊。这么想着,里正媳妇就露出了个笑,假意推辞了几下就接了篮子。

话还没说了几句呢,里正就从屋里出来了。瞧见崔玉,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把手里的烟袋锅子往腰上一别,就招呼着人自个搬个凳子坐下。

毕竟对方是个没出嫁的闺女,而自家媳妇也不在正屋,瞧着模样,自家婆娘也没把人招呼进屋喝口水的意思。他这个大老爷们,自然也不好贸然把闺女往屋里迎。

“叔,我今儿来是跟您说一下,前几天我也是得了机缘在山上挖到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