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僖贵妃出身大族,极为高贵,又位列贵妃,诞有子嗣,的确尊贵无比。可她死后却并未追封为贵太妃,实是先帝的旨意。只因温僖贵妃曾与如今的舒太妃争宠使计,而惹得先帝大怒不悦,是以厌弃非常,不允她入妃陵。
敦亲王此举,实乃置皇帝于不仁不义之地,若皇帝应允,便是有悖先帝旨意,也愧对已故去,当初为妃时一向颇受温僖贵妃欺压的皇太后。
而若不应允。皇帝虽早已意欲除去敦亲王,只是还有些考量,未必能有十成的把握,面上便只一味容忍他许久。若此时直接拂了,怕打草惊蛇,又不得不忍耐。
若仅仅如此就也罢了,可年羹尧竟也很快上了奏折,明暗支持敦亲王所言,叫皇帝勃然大怒。
他们二人,果然勾结愈深。
本就有多年前共理青海事务的交情,如今蛇鼠一窝,朋比为奸。
前有敦亲王为年羹尧辩驳言官,后有年羹尧为其请封造势,这两人,狂傲自大,兼有兵权,他是再不能留了。
甄嬛知道她不是没有心思之人,虽也不敢明说,只很早就暗里提点她多回。
而此时突然寻她,必有其他异动。
很可能是年羹尧的罪证,已经基本搜罗齐全,都察院已向皇帝禀告,只待皇帝发话如何做了。
甄嬛常在养心殿,她父亲又在其中牵涉颇深,皇帝允她出言献策,她必然是知情。
她与甄嬛聊了许久,甄嬛与她随意讲了一个典故,余莺儿了然,听明白其意思。
也知道时间到了。
只是,她问了一句:
“你担忧永明前途。”
甄嬛点头,“多的,我也不言。你有思量,亲疏远近分寸我早不再说,只因你有了不可割下的牵挂,又有皇命在身,不由你心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