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敦亲王福晋进宫请安,在桃花坞中留了许久,似乎与皇后话了不少妯娌间事。

而后不久,敦亲王便登门向张霖致歉,言辞竟颇为恳切,见往日最是桀骜不驯之人低头认错,众臣不再发作,此事平息不少。

甄嬛也因此事,被默允自由出入勤政殿,宠爱更甚,与皇上更见亲密。

其实剧中,是由甄嬛亲自劝服敦亲王福晋去说动王爷,她自觉与皇上恩爱不疑,是皇上的独一无二的知心人,不仅自告奋勇去做,又当众以妯娌身份自居,无视中宫皇后,虽办好了此事,却遭皇后忌惮厌恶,太后敲打,为日后干政之罪埋下隐患。

余莺儿知道了这与原来剧情不同的些许变化,也并不诧异,她随意想着,大约是甄嬛爱的少了,心才更透,不敢再自视甚高,言行僭越。

不知不觉已经十二月了,梅花初开,雪连下许久。

她肚子也快六个月了。

年下了,娘娘来得很少,或许忙着除夕事宜不得空,或许是被戏弄后的胡思乱想,兴许躲着自己。

她在等流言四起,隆科多倒的那一天。

娘娘可以再选择一次,不愿的话,她也不想等了。

第72章 年家暗祸

皇后身子不好,许多事都要皇贵妃操持,近来皇贵妃为除夕事宜忙碌,不得空侍驾,昭贵妃自然不必多说,这一下少了两个长宠不衰的,众人便眼见着莞嫔的地位一日日渐起,宠爱愈盛。

莫说这流水的赏赐,连日的召幸,单看她家中之势也可见一斑。

她父亲原先犯错,从好好的大理寺少卿一朝贬成了从五品的督察院御史,现不过因女儿极其得宠,他也跟着得了皇上圣心,一跃升至正三品左副都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弹劾谏议。

这实权是没有多少,可往大了说,也算皇上半个耳目,亲近臣子,也足可见女儿得宠有多要紧,这枕边风还是厉害。

而甄嬛的母亲,竟也是得了三品诰命夫人的封赏,真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家跟着得势。

这日难得不下雪,天晴,莞嫔便来昭贵妃这探望。

余莺儿见她着装不似往日清淡素雅,衣裳首饰富丽,颇有招摇之意,便更明了她和皇上演戏呢。

甄远道当初明面看似被贬官,实则潜在督察院寻求对年羹尧行事不忿却苦于无法的可用良才,如今人选想来已经有了眉目。皇上升他官位,给予他更高地位才得更好行事,这便是预示着他们一干人等可以真正开始行动,待年羹尧多番罪证如数被寻得证据,年羹尧多年嚣张跋扈以致人心尽失之时,便是年家一朝被连根拔起之日。

需要证据,需要时机,缺一不可。

若不等年羹尧声名狼藉,皇帝便杀他,便会落得一个杀害大清良将之名,毕竟年羹尧虽德行不能服众,但收复部族,屡次平叛敌军的赫赫战功却做不得假,也早已深入人心。皇帝最是看重脸面,只会更加一日日更骄纵年羹尧,骄纵年家,令他越来越放肆,最终走向绝路。

甄远道是被年羹尧打压下去的臣子,皇帝若不师出有名便给他越级升官,还是这样监察百官的敏感位置,难保年羹尧不心生怀疑警惕。

而甄嬛的盛宠,恰好掩盖了这一层目的,不过是就是个沾了女儿光的臭墨庸臣罢了,大大降低年党戒备之心。

甄嬛这时候来,不会是只来看看她这么简单。

而也不出所料,她先是说了一些其他无关紧要的话语,而后便暗暗提醒她远离年世兰,虽承蒙她多日照顾,可应尽量不与之交好,落水相救之恩,日后总有机会报。

余莺儿似乎看出她的为难,也不多问,只装作不知,一一应下,叫她放心。

其实也可见,甄嬛倒对她是姐妹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