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他们再不满,殷祝也不敢用他们。

甚至不贬就不错了。

包括这次的暮安关守将在内,都是历史上无功无过的那一批人,但事实证明,有时候庸碌和蠢货只有一线之隔,要不是前线实在没人,殷祝也不会同意把他调过去。

然后就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看到主和派的势力已经占据了朝堂半壁江山以上,原本主战派中几个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也犹豫着站了过去。

宋千帆和老丈人站在相反的阵营之中,心情也颇为沉重。

在晖城之战后,朝中主战派的势力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而宗将军仅仅只是打了一场败仗……不,甚至都不能说是败仗,因为败仗是暮安关守将打的,他只是被牵连被迫弃城撤军了而已。

就算是这样,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势力也在顷刻间倒转了。

宋千帆想,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见不得英雄也会败;另一方面则是,陛下和大夏,都太过于倚重宗将军了。

陛下几乎是将大夏的国运堵在了他身上,这点宋千帆一直很不赞同,但当他向陛下提出建议时,却得到了殷祝这样的反问

“不然呢?”

“除宗策外,这天下难道还有第二个这样的将军吗?”

宋千帆对此无言以对。

喝兵血、喝民血,欺上瞒下,谎报军情,其实这些都是大夏将领们曾经的通病。

唯有宗策,从一开始,便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而正是因为宗策开了个好头,哪怕这种事在前线仍有发生,但大部分将领的作风,也已经比从前收敛太多了。

可这些进步和改变,都即将因为一场并不是由他自己导致的败绩而化为乌有。

朝中主和派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上风,这和从前任何一次都不同,大臣们都不想打仗,面对满朝文武齐心的抵抗,陛下当真还能坚持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