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大家虔诚的样子,顾青云也顾不得嫌弃大殿里浓郁的檀香味了,他现在只希望真的有神仙,保佑他在这个世界活得长长久久,活得衣食无忧,保佑他的家人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最后捐功德的时候,顾青云把腰间的荷包取下,直接放进功德箱里。

好吧,他是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他捐的钱应该是最少的,来之前不知道要捐功德,他的荷包里只放了10文钱。

赵玉堂和何谦竹投的是一块碎银子,赵文轩是一串铜钱,师娘赵氏的也是一个荷包,布料比他的好多了,里面鼓囔囔的。

第一次见到银子,顾青云心里好奇,面上还要作出视若无睹的样子,纠结极了。

长这么大,第一次离银子那么近,平时周围人使用的都是铜钱。

参拜完菩萨,还完愿后,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桃山寺的斋饭远近闻名,但大家都没有去吃,一是价格有点小贵,二是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不愿意等,况且大家都带有干粮呢。

顾青云所说的方法,一个就是套种,苞谷(玉米)地里可以套种大豆、南瓜、黄瓜和豌豆,大蒜可以和土豆、油菜一起套种,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土壤。这些都是现代他读书的时候学到的知识,加上在村里耳濡目染,到现在还记得,就赶紧说出来了。

刚开始顾季山还觉得他在胡闹,种苞谷就种苞谷,没听说和大豆一起种,两个都能提高产量的。不过后来顾青云说了几次,他想了想,觉得这也没见浪费什么地,于是就打算试试。

主要是给孙子一个面子。如果关系到稻谷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结果那一年的苞米和大豆大丰收,每亩苞米比往年都多了一二十斤,八亩旱地还额外收了大豆200余斤。

虽然如果卖出去的话只能多得330-360文钱的收入,但对于农家而言,这已经可以每月多吃两次肉了。

自那以后,顾家觉得让顾青云读书真是太明智了!

顾季山见此情况,就乐颠颠地跑去跟顾伯山说起这个情况,还埋怨他怎么没早点告诉他种地还有这么一个方法。

顾伯山也很郁闷,他从不下地,怎么会看那些什么农书?

一怒之下,第二天他就把顾青云带到县城,询问是哪几本农书。

顾青云熟门熟路地在书架上找出《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这四本书给他看。

顾伯山赶紧拿出来翻了翻,看了好大一会,还是放弃了,摇头苦笑道:“嗳,大爷爷对这些实在是……”

顾青云咧嘴一笑,拿出一本更厚的农书,笑道:“大爷爷,这本是前朝出的,内容很全面,我说的内容里面就有。”

顾伯山接过来看了看,足有三指厚的书本重量很足,看看价格,呃,还不如不看呢。

两人最后还是没买,虽然知道这书对农业有用,可价格实在是感人,舍不得啊。最后,顾伯山给顾青云买了一刀(100张)的纸,自己也买了两刀。

另一个多出的收入就是出售鸡和鸡蛋的收入了。顾青云并不是那种只顾着读书,其他的事都不管的人。他每天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喂鸡、给鸡找食物,打扫鸡舍等。基本上,只要是有关鸡的,都是他在干,慢慢的,家里人就默认鸡是他在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