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锣鼓喧天,喜庆洋洋。
街上百姓听闻是尚书长孙娶亲,纷纷前来看热闹,等着抛放喜钱。
裴少淮骑在马上,从后面看着昔日玩伴、同窗的背影,欢喜之余,又感慨良多最开始认识言成时,因隔着十几岁的心理年龄,言成在他眼里只是个孩童。十数年的相处,潜移默化,连裴少淮自己都不清楚是何时开始,同窗好友之谊渐渐没过了年岁之差。
时辰还早,迎亲队伍不紧不慢,哒哒的马蹄声没在欢庆声中。
他们三人骑马同行,好似幼时坐在课堂里,齐齐托腮歪着头,坐等夫子考校学问。
裴少淮如是想。
……
暮色时,迎亲队伍来到苏府门前,热闹非凡。只见朱色大门外,门槛前,台阶上,两道边,闹而有序地站着苏家的男丁、门生,大多穿着玉色布绢圆领大袖衫,一看就知晓是书香门第。
打头的那几位,正是新娘的兄弟,还有苏家的姑爷连襟,个个面带微笑,跃跃欲试。
裴少淮心中暗道,想来这位苏小姐在家里也是极受宠的,言成大外甥得好好表现才能抱得美人归。
再看这气势,苏家恐怕就差摆几张桌子出来,现场考校新姑爷和男傧相写文章了。
这样有雅趣的拦亲,既是彰显苏府的底蕴,也是为了让大家知晓新姑爷的才情。
新郎官刚下马,苏家人热热闹闹围了过来,将他拦住,相互玩笑着。
徐言成学问扎实,应答如流,加之其嘴皮子了得,妙语频出,不时惹得周遭围观的宾客哄堂大笑。
譬如有人出了算学题,叫他算算哪个香囊重,哪个香囊轻,徐言成算都没算,直接道:“管他对错,黄昏良辰,今日我只取轻(亲)。”
神情自然,言语有趣。
几个回合下来,言成出了风头,众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两位男傧相裴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