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八人,便能识破倭人海上施展幻术的伎俩,不再怕他们以海上风浪来迷惑人。

其三,统一号命。

倭人以金扇子为器物,船头起舞,指挥部属行动,并不单单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金扇子易反光,远远隔着海雾也能看清。

到了海上,各个船只游弋在各处,若是各干各的,全凭自己的见解行动,便如一盘散沙,少了凝聚力。

裴少淮说道:“燕指挥在南镇抚司时,应当也曾制定过统一的信号,有经验在身上,不如燕指挥制定一套信号?”

燕承诏明白统一号命的重要性,踱步思忖,应道:“统帅以信号弹为号令,各分队之间,相距较近,则以旗为号,如何?”

“自然是可以。”裴少淮道,“只消得操练娴熟便是。”

其四,运用火器。

裴少淮为何有如此大的信心能赢倭寇,便是因为大庆火器远优于倭寇。

船只大过倭寇,火器胜过倭寇,只要运用得当,哪有不胜的道理?

嘉禾卫有几门虎蹲炮,此炮为重铁铸造,近两百斤重,每填八两火药便可发射三十余颗铅弹,威力很大。只不过威力之下亦有缺点,其后坐力过大,需要用钢钎固定在地面上,多数时候固定一个方向发射,难以瞄准,更适用于岸上炮轰。

神机营的兵匠又赶制了不少“火龙出水”水战时,距离水面三、四尺而燃,宛如火龙出于水面,借着火药喷火可飞二、三里远,筒药燃尽时,腹内喷出火箭,人船俱焚。

又有水底龙王炮若干,亦俗称**。此物以牛尿泡为壳,可防水灌入,借木板浮于水下,可随海水流动,一旦羊肠管内的引信燃尽,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击起,炸毁敌船。

这是裴少淮最看好的几样火器,结合先前的一二三点,可以发挥妙用。

第174章

制定好基本策略后,嘉禾卫转入实战操练阶段。

船队每隔三五日便出海操练,熟悉远近海况,帆手、舵手着重感知不同风向、风力、潮流对航向的影响。

对照着新绘制的海防图,裴少淮亦数度随船出海、实地考察,对双安州外海域熟识于心。

每每出海时,随着身后的嘉禾屿渐渐变小,眼前沧海渐渐壮阔,海水深沉,海风腥咸,叫人心境壮阔又不免心生畏惧。

云涛雪浪浮鸿毛,帆前无山唯有天。

便是千料、两千料的大船,在沧海之中也宛若鸿毛、竹叶。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期间,裴少淮与王矗又见了一面,这回是王矗主动约见,还是在嶒岛石亭里。

大庆实施海禁,镇海卫所分布于岸上,与倭寇在海上鏖战的经验并不多。王矗身为海贼,曾在海上与倭寇周旋过,有些经验在身上。

王矗为表诚意,主动告知经验,说道:“王某也不晓得裴大人知晓哪些,不知晓哪些,便先全都讲了,大人挑需要的听。”

先说倭寇的船只。

王矗言道:“倭寇常以安宅船为主舰,身长十几丈,和大庆五百料的中船一般大小,船上搭有几层阁房,看着又似扬州河畔的画舫船。此船累赘颇多,守多于攻,不便航行,多以风帆为力,一旦拆桅收帆,以橹推进则行动迟缓。”

独木不成林,倭寇能在海上为非作歹,自然还有其他船只在。

“倭船里以关船居多,此船十分轻便,可载数十人到百余人,航行时以帆为力,劫货时以橹为力,可灵活穿插游弋,捉摸不定……倭寇常常借着夜幕或是海雾,驾着关船悄然靠近商船,杀人劫货。”

“此外,此船船头装有尖锐水押,若是鏖战不休,他们也会借着关船船速,以水押击沉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