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1 / 2)

还没有他三闺女名声好,起码会缝制衣裳,会做饭……”

沈云山将米粥放在沈刘氏手中,说道:“我只想念书,还不想成家。”

沈刘氏深以为然,这些姑娘,她都瞧不上,何况是沈云山一个秀才公。

沈刘氏娘家是祖祖辈辈的农户,能考上秀才,在沈刘氏眼中,便是顶大的官了。

沈刘氏心想,定要找一个事事都满意的女子,做她的儿媳妇。

沈刘氏忙道:“读书为重,读书为重。”

婚姻大事是该好好相看,急不得的。

只是,沈刘氏又想起一件小事,顿时拧着眉头,说道:“你还记得你宝扇表妹吗?”

沈云山眼眸微闪,轻轻摇首。刘家倒是有几个女孩子,但从未有过叫宝扇的。

沈刘氏轻轻叹气:“她父亲是我同宗的远亲,血缘上没什么亲近,只勉强叫上一句堂哥。当初你进学,还出了一百个铜板呢。我带你去谢过这位远方伯伯,你还抱过宝扇表妹呢。”

沈云山双眸茫然,显然并没有什么印象。

“你宝扇表妹命苦,父亲母亲都没了,被养在婶婶家里,吃不饱穿不暖,瘦的像一张纸一样。

我想着,当初她父亲还算地道,我便将宝扇接来。

也不让她白住,洗衣做饭,也能帮帮我的忙。

再给她找个好人家,早早地嫁出去,也算全了那一百个铜板的情意。”

当初,沈刘氏身无分文,唯有这位不甚亲近的堂哥,给了银钱。

而沈刘氏本想着待儿子高中再还恩情,不曾想人去的早,便只能照拂宝扇,以偿还当初的恩情。

沈云山自然同意。

第179章 世界八(二)

屋里燃着一盏灯火,暖橘色的烛光,将沈云山修长的身影,映照在斑驳的墙壁上。自从沈父离家后,沈家算得上是一贫如洗。沈刘氏紧衣缩食,又向旁人借了不少的银钱,才供得沈云山上最好的湘江书院。

沈云山在湘江书院,除了进学,便是替旁人抄书,和写些书信,以贴补家用。

沈云山将烛台,移动到窗棂处。在皎白如霜的月光下,昏暗的烛光,也能将书卷上的字迹映照得清清楚楚。

烛火跳动,沈云山清俊的面容,半边满是光辉,而另外半边则是隐藏在黑暗中。

即使在温书,沈云山也没有为了自在,将身子弄得东倒西歪,而是将脊背挺直,有着青竹般的风骨。他神情专注地看着书卷,发丝被涌进屋子的风,吹拂在鼻尖。沈云山指节也像极了竹节,嶙峋清晰。他手指微动,便翻了一页书卷。

直到将手中的书卷温完,沈云山才吹灭烛台,依在床榻上睡去。

翌日,沈云山便去了自己家的田地。不过三四亩薄田,但地里的庄稼,都被沈刘氏伺候得极好,麦苗茁壮,陇地里栽种的油菜辣椒,也绿盈盈的,喜人的紧。

沈云山用细麻绳,绑住宽大的衣袍,拿起葫芦瓢给田地里的庄稼浇水。

村民们见到沈云山,忙道:“秀才公,你那手是握笔写字的手,怎么能干这些活计,你娘倒是舍得!”

沈刘氏自然是舍不得的,只她一清早,便去接那可怜见的宝扇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不然,依照沈刘氏对沈云山的看重。即使沈云山说破了天去,她也绝对不能同意,叫自己未来的举人儿子,做这些农户的粗鲁活计。

沈云山神色淡淡,没有被调侃的恼怒,只是轻巧地纠正着村民的话语。

“做农活罢了,谈不上舍得不舍得。”

村民们看着在田里忙碌的沈云山,窃窃私语起来。

“云山这孩子,怎么一点读书人的架子都没有。”

“可不是,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