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司通过澄清得到了市场信任,股价实现V形反转,个别的还通过诉讼实现完胜,而另一些,孰是孰非说不清楚,一番惨烈的激战后股价依然大幅下跌,甚至主动做私有化退市,最后变成一桩悬案。
同时做空理由越来越千奇百怪,连一些大空头们都入场了。比如此次做空泛海的大空头、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灰鹰基金的掌门人就几次发表相同言论:
“现在就是做空中国的好时机,中国经济绝无可能一直增长。”
“中国的金融危机或早或晚会到来,那里的多米诺骨牌似乎已经开始倒塌了。”
“这家公司表现太好了,好到不真实。”
“我无法相信这样光鲜的一份财报。”
“在我看来,美国股市上面的几百家大型公司里,这家公司的财务最有问题。”
“我就是无法理解,它怎么能赚这么多钱。”
“先不用。”经鸿合上一份文件,看着她,“我这儿有别的安排。”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899_5.png?r=0.7447574462772004">
“那行了,去准备吧。”
是惯常的应对策略。先召开一个电话会议,邀请券商的分析师们,高管针对一切质疑一一进行答疑解惑。之后发布澄清报告,回应指责、回击空方。有些公司还会聘请独立机构进行调查。
CFO点点头,也没问具体细节:“好。”
的确,泛海集团已经是被第1001次做空了。
“卖出机构的前三位是德意志、xxxx和xxxx,买入机构的前三位是……目前空单总量是……”泛海集团的CFO汇报完了,问,“经总,今晚召开电话会议,可以吗?”
“嗯。”经鸿点头,“行。你们那边辛苦一下,美国那边开盘之前出一个澄清报告。”
“还行吧,冲得也一般。”一句玩笑过后经鸿又说回工作,“不过这次确实不太一样,部分言论是真实的,还是要小心应对。”
因为泛海、清辉,是中国经济的最大代表。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899_8.png?r=0.43301748420509334">
还是惯常的操作。公司回购自己股票,稳定股价,也表达信心,而合作的投资银行增持护盘也同样是个办法。中投公司这家央企就常常扮演“护卫”角色,带着一点悲壮意味。
他们不相信能持续增长的,哪里是泛海,他们不相信能持续增长的,分明是中国。
汇报结束,CFO一声长叹,感慨地道:“又又又又做空泛海,之前哪次成功过了?他们怎么不长点记性呢?一次次地做空,一次次地赔钱。去年前年做空泛海的那几家赔了多少?其中几家这次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