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2 / 3)

【国际资本做空泛海,泛海股价一天之内下跌超过12%。】

【泛海遭创纪录做空,股价暴跌12%,泛海表示“亚历山大”!】

【正被做空机构围剿,泛海能够突出重围?】【灰鹰基金做空泛海,泛海目前尚无回应。】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899_1.png?r=0.7793710476487044">

【又双叒叕做空泛海!这次能否安然无恙?】

同一天,个别机构将泛海的股票评级改为“卖出”,不过摩根士丹利等券商也再次重申“买入”评级。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899_2.png?r=0.05635554911269247">

做空机构将做空计划告知多家对冲基金,之后做空机构、对冲基金一起建立空头仓位并实施做空计划,接着做空机构发布“目标公司存在问题”的报告或者言论,直接砸盘,跟着,评级机构降低评级,市场出现恐慌情绪,大批股东抛售股票,股价暴跌。最好再引发一轮集体诉讼,导致股价继续下跌。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当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曾接受过股票质押的银行也会斩仓,股价继续暴跌。最后对冲基金购入、补仓,对冲基金和做空机构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被美国的做空机构实施“猎杀”的中国企业不计其数。

做空“中国企业”的大潮大概始于8年之前,东方纸业被浑水质疑了生产规模以及收入,同时还有客户的真实性等等,因为浑水实地考察工厂时并未发现任何物流。东方纸业三年之内股价下跌超过80%。随后,因为发现中国生物向SAIC(中国工商局)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不同的财务数据一方面逃中国的税,另一方面圈美国的钱,中国生物被香橼质疑了双重报告。报告一出,中国生物被退市。再后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成为了做空目标,被退市,或者被转至粉单市场。

最开始的被做空有着一些历史原因。大批中企被中介们带到美国包装、上市,通过借壳登陆OTCBB②。当时因为跨国审计非常困难,造假现象十分普遍。但最开始,这些做法的发起者必定是美国中介,因为那时候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规则一窍不通,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欺诈美国证监会,必是受到中介鼓励,错以为“先去OTCBB,再转板到纽交所或纳斯达克”这个流程非常简单,稀里糊涂登陆美国。不过后来,部分中企开始主动寻找中介做APO,市场充斥各种骗局。可事实上,能由OTCBB转板成功的中国企业寥寥无几,两个板块的要求完全不是同一级别。2008年金融危机掩盖了千疮百孔的中企APO,中概股是那一阵子华尔街的救命稻草,于是,到2011年才东窗事发。后来,以VIE③架构上市的公司也存在着一些隐患。

不得不说,有根据的做空行为能帮监管发现问题,可近几年,事情渐渐变了味儿。OTCBB的中企就那么多,小几百家而已,做空机构饿狼一般纷纷扑向这些公司,僧多粥少,有问题的都捉出来了,可做空机构并不甘心,且胃口越来越大,于是恶意做空越来越多,“因”“果”之间毫无联系、各项结论无凭无据、调查过程草率无比,而且,明显缺乏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只是利用投资者们对中概股的不信任,挥霍之前的信誉。另外,他们早已不满足于OTCBB,许多优质的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的中概股也变成了做空目标,比如全国最大的教育集团、全国最大的社区媒体……不少公司运营良好时突然被扣上个严重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