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传来的响声,沈刘氏连忙擦干净手,脚步匆匆地走到门口。

门外,青袍灰带笼罩的身形,略显消瘦。

但端的一副君子翩翩的儒雅模样,正是刚从湘江书院归来的沈云山。

沈云山未带冠帽,只用一条竹叶青色的发带束起头发,他瞳孔极黑,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沉静。

沈刘氏脸上满是欢喜,同刚才和妇人交谈时的生硬模样截然不同。

“云山回来了。”

沈刘氏说着,便要去拿沈云山身上的书袋。沈云山轻巧躲过,语气微顿:“先生要我多加修养身子,做些重活,科举考试才能熬过去。”

闻言,沈刘氏便不再去抢书袋,而是领着沈云山往屋里走,嘴里念叨着:“山上那棵大槐树开了花,娘掐了一竹篮槐花,都是枝头最嫩的那些,你肯定喜欢吃。”

桌上摆好了蒸槐花,槐花炒鸡蛋,一碗热乎乎的米粥。

沈刘氏又用圆葱,拌了几样野菜,样子花花绿绿的,吃着也爽口。

想起沈云山去书院的时日,沈刘氏将圆葱拌野菜,往沈云山面前递了递,嘴里念叨着:“前几日,村里还有好几个媒人上门说亲。什么歪瓜裂枣的,都往咱们家送。”

沈刘氏这话,若是让几个媒人听到,便要直呼委屈。

沈云山前途无量,是村里众人有目共睹的,媒人们说亲也要掂量几分,让沈刘氏看不上眼事小,结了仇可就事大了。

因此,媒人们给沈云山说的亲事,都是十里八乡的好姑娘,勤劳能干,家里家外一把好手。

可饶是如此,沈刘氏仍旧是不满意。在沈刘氏眼中,她儿子是要做大官的,合该娶了富贵人家的闺女做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