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3)

你出门认得路牌,就是将来做个生意买卖,你也能算得清账。”姚三三晃着二姐的胳膊说,“二姐,你听我的,你这么聪明,肯定学得快,用不了两年,你就能读文章了。”

“真的假的?我就怕自己小时候没开始学,大了脑子笨,学不会了。”姚小改明明动了心,却还有些犹豫,似乎不够自信。

“瞎说,大了怎么会变笨?人都是越长越聪明的。”姚三三努力鼓动她,“你肯定比小四学得快,尤其数学,一年级整本书,都是12、23的,你不用学都能明白。”

姚小疼这时候进来,听见她们说这话,就说:“三三,你刚上初中,晚上还要写作业呢,你专心上你的学,往后我看着小四做作业,正好教你二姐。不要求高,小改,你起码能识字,会算账,别因为不识字被人蒙骗。”

“行,那我学,我起码也不能比小四差吧!”姚小改斗志来了,结果小四晃着小脑袋,慢声慢气接了一句:“嗯,你也不一定比我强啊!”

“你这小毛丫!”姚小改伸着手指去戳小四的头,小四赶紧一躲,姊妹几个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

第二天就要正式开学上课,姚三三还没搁下饭碗,鲍金东就打着车铃在外头催她了。

“金东哥,你还真来带我啦?”

“说话算话,我带着你又不费事,总比你拿腿走强。”

结果,姚三三初一一年,几乎都坐的鲍金东的二车。坐二车,对那时乡村的人们来说很正常,他们自己本来就思想无邪,倒也不会有人想歪了去。倒是因为姚三三年龄小,人也瘦小,居然有人来问鲍金东说,那是你妹妹?咋那么小就上初中了?

姚三三听了心里有点恼。没法子,农村人说,小孩子有早长有晚长,她绝对属于晚长的,十二的年龄,在初中的班里算是很矮的了,站队站在排头,座位坐在老师讲台底下,整天吃老师的粉笔灰。

并且,她前一世长大了也算不上多高。

小小小,她可不想将来长得身小力薄。姚三三如今的心愿,就是能比上一世长得高些,身板壮些。对一个女的来说,壮算不得好事,但九十年代的农村,女人壮实,实在算不得坏事。

虽然知道自己不可能长成那样高高壮壮的大个子女人,姚三三还是巴望着能更高一些,更壮一些,起码不要叫人一眼看去就觉着身小力薄的。

☆、第32章 织毛衣

秋收前,姚连发终于来了一封信,信是从姚老奶那边转过来的,没有信封,估计是一个信封里还写了给姚老奶的信,连写给闺女的一块寄来了。姚连发也没多少文化,勉强认识字,一张信纸上写着偌大的字,基本能读得懂。

信上只说他跟张洪菊在天津那边还行,在石子厂上工,嘱咐几个闺女把地里的庄稼收好,冬小麦种上,竟然没提小四的事,看来是认清了现实,不打算再把小四送回去了。已经露亮的小黑孩,送回去又有什么用?反正人家都知道了。

“爸妈说,八月十五不回来了,兴许过年回来,到年跟前再说。”

姐妹几个听姚小疼读完了信,就开始商量秋收的事情。农村秋收时节,学校里都是要放秋忙假的,家里两个上学的,姚三三和小四开学还没有一个月,就放了秋忙假。

算上小四,四个人,两亩花生,一亩棒子,七分地的大豆,不愁。这些庄稼收获的时间都差不多,家里还有一亩多地瓜,还要再晚一阵子,到深秋才能收。秋忙假里,四姐妹一起过了中秋节,也就是买两包月饼,割一块肉。当地农村的中秋节并不怎么重视,因为正好卡在秋收时候,庄户人忙的顾不上去讲究。

等到收地瓜时,姚三三跟小四秋忙假早已经结束,都回去上学了,这地瓜便指望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