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验,不少这朝堂上的任何一个人。”
“对于功劳,例行赏赐,而过失,同样也会有惩治,无论是谁。”
“如果连赏罚分明都做不到,之后还有谁愿意效忠于我呢。”
“至于他们的言论,你以为他们言论的是你?”平阳公主摇了摇头,“不,他们实际上非议的是我,是你我。”
“若此诏出自先帝之手,你觉得群臣,还会有如此言论吗。”
萧怀玉好似被点醒,因为与平阳公主过于密切的关系,那些眼红的大臣们便忘记了她的功绩。
“你不必在意他人的言论。”平阳公主又道,“他们也就只敢在背地里窃窃私语罢了。”
随后从袖口中拿出了一封密报,“燕国密报,燕君慕容昱囚禁了高都公主。”
作者有话说:
剑履上殿这个殊荣最早出自西汉的萧何(可以配剑穿鞋上朝)
《史记·萧相国世家》:“於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第331章 中秋夜宴
太康七年,八月十五,中秋,平阳公主以庆贺新君登基,大宴群臣。
中秋之夜,又召宗室、外戚于长乐宫设家宴。
长秋宫
“皇太后殿下,郑小郎君到了。”宫中大宴时,大长秋成良轨便将郑珩之子郑煦带进了内廷长秋宫。
郑煦时年十七,虽为郑珩第三子,然长子与次子相继夭折,遂成为了独子,先帝时为防权重,便一直未让其入仕,也鲜为人知。
如今平阳公主掌权,郑珩便想让郑煦入朝,郑煦体胖,不喜弓马而擅诗文,而楚国的中枢机要,多为文官执掌,遂想让郑煦从文。
“姑母。”郑煦踏入殿内。
郑太后打量着侄子,心中不胜欢喜,“几年不见,煦儿都长这么高了。”
“姑母,煦儿已经年满十七了。”郑煦说道,随后将父亲交代给自己的贺礼奉上,“中秋迎寒,神祗赐福,祝姑母且喜且乐,且以永日。”
郑煦的一番讨好,让郑太后喜笑颜开,“郑家子嗣凋零,好在有了你,宫中乏闷,看到你,就像看到了你父亲少时,不过三郎可比你那父亲懂事,也沉稳许多。”
“姑母若是不嫌烦,三郎可以常来探望。”郑煦看出了郑太后心里的孤寂,于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