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聚。”
他夸耀人脉没完没了,前桥逐渐开始不耐烦,打断话题道:“我找你来是想了解奉阴婆的神迹,希望你可以为我解惑。”
“没问题,姑娘但问无妨。”
前桥道:“相传奉阴婆的神力可以满足祈愿,十分灵验,若我许下心愿,她能帮我达成吗?“
男子得知她要问的是这件事,点头称是:“奉阴婆确有此本事,但祈求神迹降临有个过程,对于常人来说并不简单。”
“怎么讲?”
男子解释道:“祈愿的本质是交换,想要从神那获得什么,就要相应地付出什么,这和做生意的道理差不多。”
前桥听明白了。所谓交换,对于一般神棍而言,可能是要些好处费,「驰宇」可对于兴国信徒来说,大概是指“献祭”吧。
她曾听说献祭越多,越有可能获得神明青睐和丰厚回报,故而有那痴迷献祭之人,将全部家当甚至亲人性命都赔进去了,只为满足心愿,俨然有往邪教发展的趋势。
“如何与她交换?”前桥佯装无知发问,果然收到意料之中的答复:“献祭。
“献祭是诚意的体现,即你愿意为祈求之事付出多少代价。至于祭品,作为装载诚意之物,是不拘于形式的珍器重宝可以献祭,美食佳肴可以献祭,五谷六畜可以献祭,不过最为灵验的祭品仍是血肉。
“血肉是最接近灵魂之物,也最利于沟通神明。”
前桥沉吟道:“血肉?听闻兴国国祭时常用牺牲,甚至献祭童男童女,原来是血肉更易沟通神明的缘故。”
男子点头道:“正是这样。”
“不知兴国国祭一般会祈祷什么?今年用了什么祭品?”
男子道:“我一介平民,无从得知,想来祈祷的内容无非是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国泰民安一类吧。”
前桥幽幽道:“看来你们今年国祭的诚意不够,否则也不会有雪灾降临。”
如果真有神明吃下人类祭品,去保佑其他人类幸存,那它也是个偏心眼子。前桥更倾向于没这回事,一切都是兴国人矇昧的崇拜和创想,雪灾的到来是意外,平复灾情也与神明无关。
可那男子道:“国祭是一场权衡,如若献祭过少,诚意不足,奉阴婆无法保佑;可若献祭过多,终损民生,也非明君所为。”他又道,“我们的国祭诚意已经足够,其实大部民众能安然度过雪灾,也是奉阴婆将少部分人作为祭品带走的缘故,由此可见,神明还是垂怜我等的。”
祭品?原来他们是这么想的。救助灾民、平复灾情明明是人在尽力而为,怎么在这群幸存者看来,同胞成了该死的祭品,得救变成神明眷顾了?
“你觉得他们的死难是不可避免的?那你自己呢?如果你遭遇不幸,也会甘心做他人的祭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