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3)

胤禵一听乐了,笑着道:“好呀,还请先生赐教。”

于是张恺便根据什么元武、贵格、大运流年详细地同他解释了一番,时不时引用一些玄学术语,直把眼前的大将军王唬得一愣一愣的。

待再次走出营帐的时候,张恺的怀里已经多了一个黄澄澄的钱袋子,那钱袋沉甸甸的,里面是十四爷高兴之下赏他的二十两白银。

昨日去请他的那位官员从后面追了上来,见张恺还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完全不复方才在营帐中的谄媚圆滑,不禁赞叹道:“先生不仅精通玄学,原来在唱戏上也是手到擒来!”

这话里颇有讽刺之意,张恺斜眼睨了他一眼,没接这话,自顾自抱着自己的二十两白银离开了。

/

胤禵在军中找人给自己算前程的时候,胤禛也在皇宫中忙,不过这次忙得不是新政改革,而是忙着怎么处理收拾自己的弟弟。

就在四爷和康熙本人都在担心西北边防的时候,康熙的亲儿子老九暗中给自己找了一大笔买卖。

起因是老九胤禟某次和江南富商喝酒时,发现江南的丝绸价格比北方便宜许多,这个巨大的差价一下子激活了老九的赚钱嗅觉,三杯酒下肚后,老九大手一拍,决定要做这笔丝绸生意!

不仅要做,还要往大规模做!只是他前几年赚来的钱全送给八哥去拉拢朝臣投资政务了,如今要做这么一大笔生意,眼下的本金还真是个大问题。

思来想去,胤禟脑瓜子一转:他现在是没有钱,但是皇阿玛有啊!

那东北的龙兴之地,遍地都是珍贵的人参,虽然这个地方的人参都归皇阿玛所有,祖宗之地也不允许开发,但只要他动作隐蔽,挖两株人参怎么了?皇阿玛和祖宗们总不能这么小气吧?

赚钱的欲望到底胜过了被皇阿玛责罚的恐惧,胤禟略微打算过后说干就干。

他先派人偷偷去东北把上好的人参挖出来运到江南卖掉,而后再拿着这卖人参的钱在江南本地买丝绸,最后把丝绸从江南运到北方高价出售,一来二去,九爷一分本金没出,但硬生生从中间赚了好大一笔。

康熙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负责内务府记账的大臣把账本呈给皇上看的时候,康熙的脸都气绿了。

“没皮没脸的东西,朕是短了你吃还是短了你喝,你竟敢把赚钱的主意打到祖宗的龙兴之地去!”康熙当下便赏了胤禟十个板子,打完还要继续指着人骂。

偏偏老九的母妃宜妃深受康熙宠爱,这么多年在后宫也一直是一个骄纵任性的性子,此刻见康熙对儿子又打又骂,忍不住在一旁护短道:“不过是一些人参,小九挖了便挖了,皇上哪里费得着动这么大的肝火!”

康熙闻言怒火更盛了:“那东北的物产历来是归朕的私库的,他竟然一声不吭差人去挖人参,这和把手伸进朕钱袋里偷钱有何区别!亲儿子抢老子的钱,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亏你还护着他,朕这张老脸都不知道往哪里搁了!”

宜妃被怼的话头一噎,想了想建议道:“那就让小九把钱补上?”

康熙还未说话,一旁的胤禟马上苦了脸,挤眉弄眼给额娘使眼色:补不得啊,皇阿玛那人参才值几个钱,他倒卖丝绸赚得的差价可是暴利,他宁愿再挨十个板子,也不愿意把吃进去的钱吐出来!

康熙自然也看到了胤禟的脸色,差点被气得升天:“他不要脸,朕还要这个脸,补什么补,这不是让全天下以为朕穷死了,还要去贪儿子的钱!”

第93章 因为宜妃护着,也因为康熙在意脸面,胤禟走私人参这事最后还是被

因为宜妃护着, 也因为康熙在意脸面,胤禟走私人参这事最后还是被揭过了,不过负责侦办此事的四哥可不像皇阿玛那么好说话, 虽没让胤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