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3)

与之形成对比的,反倒是四皇子越来越受皇上重用,过往情况下四皇子提出的什么改革新政都会被皇上否决,这几次上朝四皇子再提,皇上反倒有了赞许之意。

朝臣们便是再傻此刻也反应过来了,原本低调不引人注意的四皇子才是夺嫡中的大黑马,别看人家出来的晚,可那些蹦跶过早的皇子们被皇上软禁的软禁、厌恶的厌恶,现在可是一个都不剩了!

年婳明显感觉到这几日雍亲王府的交际宴请多了起来。

福晋照旧养病,这一应事务便全堆到了她头上。好在年婳这辈子虽然摆烂,但上辈子留下的真本事也还在,迎来送往应付了几日,虽然疲惫,但无论全局还是细节都让人挑不出错处。

钮祜禄格格拿着这事来夸她的时候,年婳一边剥栗子一边低头笑了笑,这就叫你可以摆但不能真的菜,不然办砸了近日的几场宴会,她不信四爷还能无脑地护着她。

莫说年婳这边忙,胤禛这几日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原先皇阿玛还会把差事分给几个皇子一起去做,可最近不知是无人可用还是存心磨炼他,一股脑把朝中的大事小事丢给了他。

除了原先的政务要处理,胤禛还与田文镜一起商量出了“改土归流”的法子。

大清入关以来,种种制度承袭前朝,不少民族聚居地还保留着土司制度,但这些“土司”常常借着当地势力称霸一方,甚至还起兵反叛作乱,无论从税收还是管理上都于国不利。

胤禛和田文镜想的是,用朝廷派出的“流官”取代地方上的土司,这样一来,朝廷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原本被土司管理的辖区可以与其他地方通商交流,百姓的税收少了土司的盘剥,也能进入内地经商求学。

如此百害无一利的法子,实行起来却面临不小的难度,毕竟不是所有土司都愿意束手就擒,眼睁睁看着朝廷让他们把吃进嘴里的肥肉吐出来的。

此刻胤禛的性格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自己本身就是个脾气冷硬的硬骨头,推行政策时碰到硬骨头,两相较量,还是四爷更胜一筹。

就在胤禛为了新政忙得热火朝天时,西北传来奏报,噶尔丹的侄子阿拉布坦率兵入侵西藏,将军额伦特在抗敌时因为准备仓促全军覆没。

康熙气归气,当前最紧要的还是选一宗室子弟担任大将军率八旗军收复失地。

可原本会打仗的大儿子被他圈禁了,二儿子也在拘禁中,老八刚被他厌恶,老四在军事上一向不行,老五、老七、老九、老十......算了,不提也罢。

想来想去,康熙发现自己能用的就只有十四这个小儿子了。

第92章 “十四与你一母同胞,将来你坐镇朝堂,十四为你在前方杀敌,你们兄……

“十四与你一母同胞, 将来你坐镇朝堂,十四为你在前方杀敌,你们兄弟两个定能守好我大清的江山。”

决定将十四派往前线的时候, 偌大的乾清宫书房里只余康熙和胤禛父子二人,康熙看着胤禛波澜不惊的眸子,如是说到。

话都说到这种程度上了,也是康熙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主动跟儿子说起自己的传位意图, 胤禛再装不得傻,只能跪下恭敬道:“承蒙皇阿玛看重,儿臣定当尽心竭力, 不辜负皇阿玛恩典。”

康熙这么多年偏执糊涂了许多次, 这一次却再没有被感情影响自己心中的判断。

老大鲁莽、老二急躁,老三是个只会读书作文的花架子,老八过于优柔寡断, 十四虽然脑袋瓜颇为聪明在军事上也有些天赋, 但被德妃养的过于直率刚烈,在驾驭人心上可谓是一窍不通。

想来想去, 这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儿子里, 老四是最适合做皇帝的。

大清入关以来,也算是在他的手上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