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的大,前脚刚扫完,后脚就又落下了浅浅一层。

“小姐,奴婢刚听前院小厮说,晋王妃一早就随晋王殿下去城外赈灾了,”春兰从外面进来,嘴里还哈着气,“说城南好些屋子被雪压塌,死了不少人呢。”

姜窈点点头,她记得原著里这段剧情。

这算是原男主的机遇,他会因为这次表现出来的仁善而广得民心。

“备马车。”姜窈想了想,突然道。

“这么大雪,”春兰瞪大眼睛,“小姐是要去哪?”

“去瞧瞧阿姐。”姜窈已经起身往外走,“父亲要问起,就说我在家中待的无聊,去帮帮阿姐。”

春兰动作很快,半个时辰后,姜府的马车碾着官道上的积雪缓缓前行。

车帘缝隙间,姜窈看见沿途的榆树枝桠都被积雪压弯了腰,时不时有雪块坠落,在寂静的街道上砸出闷响。

“往年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雪......”春兰搓着手呵气,又往暖盆里放了一块炭。

姜窈没有接话,不知在想些什么。

马车突然剧烈颠簸,随即停了下来。

姜窈掀开车帘的瞬间,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

春兰下马车去前面看了看,“小姐,前面路被堵住了,得步行过去。”

姜窈点点头,拢紧了身上的斗篷。

刚下马车,积雪就没过了她的鹿皮靴面,寒意缓缓从脚底窜上来。

转过一处断墙,姜窈突然停了脚步。

听说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另一回事。

数十间低矮的茅屋被积雪压垮,七零八落地陷在雪地里。

衣衫褴褛的灾民蜷缩在用破布和茅草搭成的窝棚下。

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子坐在废墟上,赤脚冻得发紫,正用沙哑的嗓子哭喊着“娘亲”。

不远处,一位老妇人咳得蜷成一团,像是要把肺都咳出来。

姜窈的手指下意识攥紧了斗篷边缘。

短短的“天灾人祸”四个字,出现在眼前竟是这种情形。

“慢些,别挤,都有。”熟悉的嗓音让姜窈猛然抬头。

只见姜盈穿着一身素色棉衣,外罩厚实的斗篷,发髻简单挽起,正站在桌前施粥。

她脸颊被寒风吹得通红,额角却渗着细密的汗珠,一点都没有王妃架子。

“阿姐......”姜窈下意识唤道,声音被淹没在周遭的嘈杂中。

她扯下髻上金簪塞给春兰,“去当铺换成银钱,全部买成棉鞋。”

想了想,又褪下玉镯,“再加些治疗冻疮的药膏。”

春兰点点头,重新上了马车往城里去。

姜窈快步走过去,也顾不上别的,开始打下手。

“窈儿?”姜盈终于发现了她,惊讶地睁大眼睛。

“阿姐,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来帮你。”她伸手拿起了一柄木勺。

姜盈没再问,只是将木勺递过来时轻声说了句,“每碗七分满,后面还有许多人。”

姜窈明白,接过了木勺。

“你站这边。”姜盈挪开半步,给她腾出位置,“背对着风,能暖和些。”

姜窈学着姜盈的样子挽起袖口,“好。”

她机械地重复着动作,手腕很快开始发酸了。

姜窈转头看向阿姐,心头有些不是滋味。

姜盈眼下浮着两片淡淡的乌青,这几日显然没有睡好。

算起来,阿姐大婚还不过半月。

十里红妆、凤冠霞帔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谁能想到,紧接着就是这连日的雪,萧无衡又被陛下指派了这赈灾的苦差。

两人连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