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5日,他仍然在他的帐篷内接见欧洲的传教士。地震让他变得谦逊,就如同在他之前的天子一样,视地震为来自上天的警讯。他因而下诏罪己,以期获得上天的宽恕和原谅。至于修缮震后的圆明园并非难事,因为皇家的银库仍然充裕。
雍正在圆明园内度过他大半生的时间,他很少离开这座宫苑。整体来说,他享受了美好的时光,他的愉快和欢乐充分表达在他所作的一首诗作里:
禁园宜雨复宜晴,
别馆春深枕簟清;
数片落花惊午梦,
一声渔唱惹闲情;
暂移榻向松间坐,
恰听禽来竹里鸣;
唯有东风知我意,
满池新绿浪纹生。
他在园内的乐趣是多样的:他沉浸在周围美丽的环境中,观看日出和日落,在优雅的楼阁里阅读和写作,或与官员和亲人在殿堂上或斋阁里聊天,在花卉盛放的庭园内,招待宾客。最后,他于1735年的秋天发病后的第三天就在圆明园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雍正隐秘的宫廷生活及突然逝世,无可避免地引起许多谣言。有个说法是,雍正是被著名的明朝忠臣吕留良(16291683)的女儿吕四娘所刺杀,但是许多严谨的学者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虚构故事。雍正的暴毙似乎是因为误服丹药所造成,有很多道教术士住在园内,包括张太虚和王定乾等,为他炼丹制药治病,这并非秘密。
圆明园的黄金岁月(1)
太子弘历的继位,无可争议。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里留下一份密诏,钦定弘历是他的合法继承人。当雍正身后的诏谕被宣读之后,皇太子弘历就在园内继承大统,然后护送雍正的灵柩返回紫禁城。乾隆皇帝登基后并服满三年之丧,就正式于1738年进住圆明园。这位年轻皇帝原是在圆明园内出生和成长的,长年以长春仙馆作为居所。在他只有六岁的时候,就在九州的牡丹台,跟他的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一起共享了那次传诵一时的赏花会。数年之后,也就是1722年的时候,这位年幼的小皇子再一次跟他的父祖在他们所喜欢的宫苑里,庆祝赏心悦目的牡丹花季。这两次在圆明园的牡丹台三朝清帝聚会的盛事,被引以为傲地记录在清宫的帝王系谱之中。乾隆皇帝后来在牡丹花会的现场立了一块石碑,刻上这两次盛会的事迹,以表达他对父祖们的感恩之情,并提醒自己从父祖身后继承皇位所负的极大责任。
乾隆继续把圆明园视为最主要的帝王宫苑,并且在他长久的皇帝任内非常热衷于扩充它的规模。对他来说,园内没有一处比长春仙馆更有意义,因为他在那里度过他的童年。此馆的殿堂有非常宏大的庭院,由三楹宽的前院建筑和五楹宽的主建筑所构成。乾隆回忆里的一大乐事,就是坐在高耸的松柏树荫之下读书。他在非常暖和的房间里过冬,在夏夜山丘上的凉亭里消暑。他在馆里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当他登基成为皇帝之后,就让他亲爱的母亲住进长春仙馆,颐养天年。
乾隆跟他的父亲一样,对曾经就学多年的“洞天深处”亦有一份很深的感情。他清楚记得,月光在这座优美校舍中央的粉白墙上投下竹影,四周林间则种满兰花与松树。他喜欢在迷人的竹声中读书。另一个令乾隆难忘的地方就是于1727年落成的“万方安和”,万方安和建在四周环水的一块坚固的石砖地基上,因而室内冬暖夏凉。在秋月之下,乾隆特别着迷于字型楼宇投在湖面上的金光倒影,这让他联想到佛法金光。他后来就基于对佛恩的诚恳而把这个景点改名为“万方安和”。从这里稍微往北,就是桃花坞的所在地,这是一个幽静而宜人的隐身之处。
乾隆在1736年刚刚登基没多久的时候,就委派宫廷艺术家郎世宁、唐岱和沈源绘制巨型的圆明园图。这幅集体创作而成之图,于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