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5)

官员来圆明园觐见,紧急情况除外。到了嘉庆二十年(1815年),朝廷允许副手先代呈奏折,正员可以在当天稍晚时到达圆明园。

历史学家普遍视雍正为俭朴的皇帝,但是如果从他扩建和美化圆明园的做法来看,其实他是一个很会花钱的人。早在1724年,他登基后的第二年,他就批准在园内加建多座建筑的计划,并授权木料的采购。最初的工程是要满足行政管理之需,包括巨型的正大光明殿和殿堂旁边用来容纳侍从和宾客的别馆。一般的中国园林为自政治圈退隐下来的官员所居住,而圆明园却是全国政治的中心。在这些行政大楼没有完工之前,雍正就在“九州清晏”(由九座人工岛在前湖和后湖之间排成半圆形)的寝宫里设置他的临时理政厅。我们由此可知,在1726年之前,也就是雍正在位四年左右,在九州上的建筑大致已经落成了。

雍正在1727年仍然感觉到需要为他长居圆明园做出辩护,因为他自觉儒家行为的道德规范不容许逸乐。他在谕旨中表示,他真的需要圆明园宜人的环境,来尽他作为天朝大国君主的职责。他似乎要证明他说到做到,不但要求他的官员在园内努力工作,他自己也要加倍努力,尽他所能地勤政处事。他为了不断警惕自己,在正大光明殿里悬挂了一副巨大的对联,上面写着:

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

这还不够,在他的御案后面还展示着两个引人注目的大字:“无逸”。他并且在其宫苑里的理政厅的墙壁上,刻上一篇文章,内容是表示他如何严肃看待他在维持和平与繁荣上的责任,如何决心维护这个帝国,如何了解他维持帝国的责任并不比他的父祖辈艰难创业立国来得容易。

从亲王苑囿到帝王御园(2)

雍正的许诺并非空言,他在理政厅内花非常长的时间,来批阅奏章,以及与亲信议政。由于有太多的问题要等他来决断,他在圆明园里的日子,即使夏日炎炎,也没有一点点的空闲。事实上,不管什么季节,雍正很少会在圆明园里错过他的理政时间。据我们所知,雍正有一次在理政厅里聚精会神地工作直至深夜,浑然忘了时辰。他作了一首诗记下这次经历,希望黑夜中的明月能为他工作至夜深做见证。

雍正在圆明园北端开辟了一大块田地,称之为“多稼如云”,是园内的景点之一。此景与其说是为了玩乐,倒不如说是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关切。他视察如何犁地、播种和收割农作物等等,来表现他对广大农民生活的关注。在1729年的8月里,他在园内又添加了蚕桑农场,并指派一名首领太监负责监督。因此,那些在园里农区工作的男男女女就被编成桑户,成为不断成长的园户当中新的成员。蚕丝品的生产又导致在万寿山麓下建造了织染局,以便于蚕户行取养蚕蛮子、蚕纸等材料。

一旦雍正皇帝把圆明园用作日常的居所,这座皇家庭园的安全与护卫必须得到加强。园内原本只有包括180名骑兵和440名步兵在内的620名绿营官兵,但雍正掌权之后的1724年,园内已增兵至1000人,包括200名骑兵和800名步兵。在隔年的春天,军用练兵场也告完工。每一名士兵因其身负护卫这座帝王宫苑的荣耀职责,可以得到20两白银的额外奖金。

由于圆明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圆明园八旗的护卫兵力达到3232人。这支军队的所有军官和士兵都是清一色的满洲人,他们武艺精湛,是从可靠的部族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久之后,这支御林军固定为3256人,包括136名军官和3120名士兵,归两名满洲亲王指挥。经过几朝皇帝下来,这些御林军都驻守在圆明园的四周。他们有两个主要职责:平时守卫圆明园的安全,在特殊的节日里增援皇帝身边的侍卫,使皇帝和他的侍从能在园内畅行无阻。平常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