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6 / 7)

绮春园一瞥

嘉庆皇帝在园工上给予绮春园最高优先。此园原本是许多小型园林的集合体,在1772年正式整合至圆明园里,划一管理。嘉庆把万泉河的水引到绮春园来继续扩大它的规模。最后嘉庆在绮春园内列出了三十景。这种营造工程照样需要大量的金钱,例如光是1809年的营造工程,就包括173座殿堂、厢房和楼阁,260道走廊,6座亭子和2座装饰的牌楼,总共花掉328775.331两白银。

绮春园的设计规划可分东西两个重要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桥梁和湖泽,以及风景小岛。东边部分在大宫门和二宫门的后方,北向面对着将近有300米深的广阔园林庭院,其中包含了几座建筑。迎晖殿是主殿堂,中和堂由两道走廊连接着迎晖殿,并有一座巨大的庭院。敷春堂包含了多座供皇太后和嫔妃居住的起居院落,后殿和阆月楼就位于庭院的末端。由于康熙的畅春园在这个时候已日渐凋零(今天,畅春园留下的唯一遗物是北京大学附近那块匾额),嘉庆把绮春园并入帝王宫苑里看来是为后妃们建造新的居所。事实上,当绮春园完工之时,嘉庆迎接他的母亲(皇太后考仪)和他的弟弟淳亲王到里面居住。

从绮春园往北看,可以看到秀丽的湖景,在湖中央是凤麟洲和另一座西面的岛,上面有独特设计的仙人承露台。在开阔大湖的正中央,由这个重要部分往西有一座孤立而匀称的方形小岛,鉴碧亭就坐落在小岛上面。

绮春园的几何中心是春泽斋、生冬室和卧云轩等三座重要的建筑,由一根南北轴线串联起来,没有任何呆板的格局,因为它们被两个大小不同和形状各异的水域以富有艺术感的方式划分开来,西边与四宜书屋连在一起。从生冬室往南观看,可以见到卧云轩坐落在一座小小的岛上,创造出一个生动的景色。从卧云轩再往南走就是一片约有15英亩(约91亩)的广大山丘地。在任何一座5到6米高的山丘顶端,都可以从两侧欣赏到湖景。这座山丘地的南方竖立着一座被隔开的长方形喇嘛寺院,被称为正觉寺,占地150×80平方米。它有由三个主要楼层组成的庭院用来拜佛,并有一个分开来的前门向南开放。

在绮春园的西边是连接一座亭子和几条廊道的清夏斋,它建造在6.6英亩(约40亩)大的凤麟洲上,并由城墙围着,主殿堂朝南面对着伴随小湖的台阶,而小湖的南边是低矮的石山。这个建筑群包含了各种宜人的布置,包括湖泊、山丘、亭子、房屋和廊道,构成一座理想的夏居。从这里往南观看,可以见到澄心堂,它坐落在被湖泊包围的小岛上,满绿轩和畅和堂建造在另一边,坐落在被长方形湖泊包围的两座相连的小岛上。长而狭隘的岸边把长方形湖泊分为两个部分,在岸的南端有高耸的凌虚亭,对应着北面的仙人承露台。这个园林的西南部分营造了几个小岛,以点缀宽阔的水域,强调自然美和人工建筑。

随着绮春园的完成,大圆明园终于完成。圆明园就成为闻名的“圆明三园”,分别是原来的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或称为万春园)。

***************

*第二部历史

***************

英国人于10月7日抵达的时候,额尔金注意到“每一个房间都有半数以上的财物被取走或遭到破坏”,暗示法国人在英国军队抵达之前,就已经劫掠圆明园了。不过,近代学者发现法国人掠夺圆明园的财物是有限的,因为他们的马匹不多。而英国人就有很多马匹,“可以遍及更大的范围,并带走许多重物”

第四章圆明园的兴起

圆明园的历史始于康熙时代。康熙皇帝从1662年至1722年统治中国,他是天子,也是天朝大国的统治者,北京是他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