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5 / 8)

艺术。这种设计不仅不会丧失宏伟的观瞻,正好符合帝王的远大世界观,也是中国园林艺术里最重要的美学内涵,让小小的人工建筑去表现无边际的大自然,不仅是天地的一部分,更是宇宙的一部分。

事实上,虽然许多经典的中国园林是划定有限的范围,但都有清晰的意图去创造无限空间的感觉,塑造宽敞空间的意象是园林艺术的基本精髓。压缩的效果若能从小见大,因近及远,乃是一种精巧的手艺。在圆明园里的九州恰好是这座雄伟的帝王宫苑之重要中心,象征着完整的中国世界,肯定经由象征主义传达出的雄伟而非狭小的感觉。

在九州南北轴线上的岛屿,容纳了三座由北向南排列的建筑群,分别是七楹宽的九州清晏、奉三无私殿和五楹宽的圆明园殿,面向前湖。这三座宫殿排列在大宫门的中轴线上。在这三大宫殿的东边矗立着“天地一家春”和“承恩堂”。承恩堂是后宫嫔妃的住所;在三大殿的西边是有名的清辉阁,在1737年到1860年之间,圆明园四十景的绢本彩绘就是挂在这里的北边墙壁上。皇帝的寝宫夹在两个小湖的中间,位于这个巨大的院落里,乾隆名之为九州清晏。从这个命名看得出乾隆皇帝希望在小宇宙里一窥天下。

在九州里的皇帝寝宫和后宫都是禁地,不过欧洲传教士王致诚神甫还是能够亲眼目睹。他发现这里“有所有可以想象到的美丽事物,像家具、装饰、绘画……(这里)有最珍贵的各种各样的木料;中国和日本的漆器、古代的古董花瓶、丝绸和金丝银缕,全都会聚在这里。艺术和高尚的品位能够增添财富的本质”。在1860年,当欧洲的侵略者抢掠这座宫殿的时候,一位英国军官看到这座皇家起居住所“墙上有很大的壁龛,挂起和铺满丝绸垫子作为睡床,一个倾斜的平台让皇帝可以走上去”。在枕头之下,这个不列颠军官还看到“一条丝质手帕上,用朱砂笔写满各种各样的异族人”;靠近床的桌子上,那里有“一些吸筒和其他中国的奢侈品”。这个描述至少反映出咸丰时代皇帝起居室的摆设。

圆明园本园的景观结构(2)

在九州上的第二个岛矗立着有名的牡丹台,后来乾隆把这个景观命名为“镂月开云”。它的主殿是由珍贵的楠木所建造,铺上灿烂的绿色和二色的砖瓦,营造出金碧辉煌的外观。在这座主殿后面堂皇气派的楼座称为御兰芬。再往后是宽广的建筑综合体,中间是纪恩堂,往西走是养素书屋,往东走是栖云楼,这个景观的中心主题是牡丹。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称这种特别的花象征富贵和忠贞,康熙在他的宫苑里识别出90种不同品种的牡丹。每一次牡丹花盛开的季节通常是晚春时分,这个时候有数以千计的花在怒放,清朝的皇帝会亲临牡丹台去欣赏庞大绿松树做背景的有如华丽锦绣般的风景,所以乾隆把牡丹台作为他最喜欢作诗的地方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剩下七个围成圆圈的九州之岛是这样排列的。在后湖的东北角是“天然图画”,这也是坐落在这里的主建筑之名字,位于正中,有左右两侧,西边包含了一阁一楼,而东边就包括了五福堂。在这个景观的前面,伸展出一个很大的庭院,它的特色是在竹林的中间有非常多的桐树。从五福堂出来后,经过一条平直的小桥跨越一条小溪,就会抵达碧桐书院。它的主建筑朝南,包含了三楹宽的前宅、五楹宽的主殿、五楹宽的后殿。整齐的梧桐树种植在院子的每一角落,形成高于宅院的长长树荫,看来宅院好像被藏了起来。据说乾隆很爱到这里来聆听雨声,以激发他写诗的灵感。从碧桐书院往西走就是“慈云普护”,在它后方是独一无二的钟楼,再稍微往西一点,是一座三楹宽的主前院叫做“欢喜佛场”,面对后湖并朝向南方。在“慈云普护”北方是三层楼高的楼阁,里面供奉观音大士和关帝圣君。从“慈云普护”这座主殿往东走就是一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