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8 / 8)

写作诗文等。更重要的是,由于清帝长年驻跸圆明园,这座宫苑实际上已成为帝国的中枢。

雍正皇帝最先在园内建造一座跟紫禁城内的太和殿一模一样的正殿。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些清朝的天子比较喜欢住在愉悦的园林环境里,紫禁城内的宫殿,显得太严肃了。五世清帝把圆明园当做他们长住的居所,自然极为重视此园。随着时日的增长,圆明园里聚集了极为丰厚的财富,包括珠宝、文物和书籍。七部几乎包罗所有中国典籍的《四库全书》之一,就放置在圆明园里。另外,在几百幢建筑物和楼阁之内,都藏有书籍和工艺品、奢侈的家具和昂贵的装潢。毫无疑问,如果圆明园能保存到今天的话,它将会是全世界最伟大和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不过,随着圆明园的毁坏,许多昔日在园里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就像逝去的风一样,再也找不回来了。虽然如此,由于近年档案资料的开放,让我能够取得一些证据去重塑过去曾在圆明园里的人文活动之一鳞半爪,包括清帝的日常起居、管理的组织和功能,以及犯罪和惩罚。

***************

*第一部建筑

***************

圆明园占据这个地区内一个最好的地点,整体布局的安排特别地和谐。在这座帝王宫苑里的众多假山,大概是刻意根据堪舆学的理论而建造。四十景的彩绘十分清楚地各自展现每个不同景点中的人工建筑物,里面耸立的山脉叫做青龙,跟称做白虎的较低山脊会聚在一起。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景点以风水的用语来表现兴隆的象征。

第一章缘始

在讨论圆明园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雄伟的园林兴起之前,首先让我们概述一下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和营造建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生活在美丽而风貌不同的特殊山水之中,使中国在过去三千年来发展出具有特色的园林美学。一般来说,中国艺术家,无论是诗人、画家,或园林设计者,都效法自然,并推崇那种全然天人和谐的感觉。

众所周知,中国的诗与画有非常密切的关联。现代的学者经常引用苏东坡(10361101)赞扬唐代艺术家兼诗人王维的作品时所得出的评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诗与画都有各自的标准和形式,但两者共有一个广受欢迎的主题,就是强调山水之美,以及包含于其中的微妙情感。这种密切的关联性也存在于诗和庭园之间,著名的中国园林专家陈从周就把理想的园林视做优美的诗词。

同样的关联性也存在于山水画和园林设计之间。举例来说,中国画家和园林设计者都遵循一个引人联想的基本法则:呈现漂浮的远山、远树,以及悬于天际的船只。在中国园林史中,有不少园林的设计就是依据著名的山水画来建造的。当代建筑学家彭一刚就正确地指出,中国绘画为中国园林的建筑风格定了调。

当然,中国的山水画家除了深深地被田野的宽广辽阔触发灵感之外,也极受水墨山水画和诗词所呈现之自然美的影响。可以说,绘画和诗词两者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概念化提供了特别优美的意境。园林跟诗词和绘画一样,是艺术、抒情和风景的一部分,许多庭园设计者本身也是够格的画家和诗人,所以他们很自然地为园林环境注入一种建构形式,这种建构形式自然流露出画与诗的气质。这就是为什么够水准的传统中国园林会被认为好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中国园林虽由人工建造,但整体景观构成表现出像自然界一样地自然。既然园林建筑跟周围风景和谐一致是中国园林设计的必要条件,把人为建筑添置在风景中就需要巧夺天工,将建筑与自然交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