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园的兴建/57
中国的凡尔赛宫/71
圆明本园内更多的扩建/83
绮春园一瞥/87
第二部 历史
第四章 圆明园的兴起 95
从亲王苑囿到帝王御园/96
圆明园的黄金岁月/105
英使马戛尔尼来访/111
荷兰使节团来访/121
阿美士德使节团来访/125
圆明园的黄昏岁月/129
第五章 圆明园的组织与功能 143
园政及其运作/143
圆明园内的器皿库/151
罪与罚/153
第六章 皇家在圆明园的起居 167
乾隆一天的作息/168
皇家膳食/170
嬉戏与娱乐/179
第七章 洗劫与焚毁 187
山雨欲来风满楼/187
掠夺/195
火烧圆明园/209
余波/224
第八章 重修与最后的破坏 237
荒凉的圆明园之旅/237
一心一意想要修复残园/242
清漪园的重生/258
再度沧桑与后果/269
后记:圆明园遗址公园 281
参考书目 293
索引 307
中文简体版弁言(1)
本书中译本《追寻失落的圆明园》由台北麦田出版社出版后,江苏教育出版社吴兴元先生即与我联络,非常热心地要出大陆简体字版,并先后向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与麦田出版社购得出版权。不到几个月,简体版的校样已经印出,增加了不少图片,改正了一些笔误,印制也大方美观。我对小吴的敬业与诚恳,表示感谢。
此书原由英文写作1,当然要顺着英文的语法与思路写;然而由英文译成中文,译者往往不能完全摆脱原来的语法与思路的羁绊,以便转化为道地的中文,读来不免有点别扭。我于审订译稿时,虽多加润饰,但难以改头换面,此次校阅简体校样,又作了若干文字上的修订。我若用中文写此书,写法肯定会大不相同,不仅文字而且谋篇都会很不一样。
我们华人碰触到圆明园,大都会带点民族情绪2,从当年亲眼看到圆明园起火的陈宝箴,目击英法联军烧、杀、抢、奸的李慈铭,到近代变法家康有为,保守派作家林纾,中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李大钊,诗人顾随,学者向达,将军张爱萍,各人思想背景虽异,对名园遭外来暴力所毁,莫不痛心疾首,都感到莫大的屈辱与悲愤。我个人初访荒芜的圆明园时,也不免触景生情,很能体会前人的悲愤,曾调寄《水龙吟》一阙:
名园早已荒芜,百年憾事今难状,天津失守,北京易手,皇城焚掠。壮丽成空,火龙吞树,残垣相望,叹金楼凤阁,都成劫烬,寻陈迹,空惆怅。
闻道旧园新造,乍听之心情波荡,山林仍在,玉泉滋润,清流可畅。只欠东风,吹开帘幕,碧湖涟涨,愿天公眷佑,长春不谢,坐圆明舫。
当时填词的心情仍希望能重现圆明园的昔日光辉,然而当写书时,已感到重修圆明园之无意义,最大的问题尚不是财源,而是技艺失传。再者,即使财、艺俱备,再造出来的圆明园也是假的,还不如好好整理与保存真实的遗迹。圆明园虽称“万园之园”不误,但其不同于万园,正因其具有异于寻常的兴亡痛史。遗迹所呈现繁华与屈辱的历史记忆,以及现场逼人的沉寂,也正是此园之所以特别令人低回,起遐想之处。圆明园遗址的悲凉之美,自然而然会激发无从压抑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