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6 / 6)

)

之后,他们再次坐着舟艇到鱼藻亭,然后回到勤政殿的后方,他们在那里发现两部进贡来的脚踏车,“制法极精巧”。他们在勤政殿附近的东朝房用午膳。到了下午他们驻足在三层高的文昌阁,郭嵩焘在第二层楼见到一座自鸣钟。接着他们游览灵雨寺,远望瓮山(即万寿山)楼阁,“掩映烟树间”,认为从来没有见过此等奇景。他们从寺左的云香阁,以及寺右的月波楼,可以欣赏到种满松树的山腰,以及园里的亭台楼阁。可是,由于风大,他们不再登舟继续游览,在廊如亭短暂休息之后,他们就离开这座宫苑回家了。他们差不多只游览了园景的一半,而郭嵩焘对此从未见过的、极其精妙的美景,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清漪园跟圆明园一样,在英法联军入侵期间,遭到严重的破坏。不过,此园后来由慈禧太后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这座颐和园成为今日北京近郊唯一保存良好的帝王宫苑。郭嵩焘在日记里记载,他是于1860年4月到此游览,距离英法联军烧毁之前,仅仅六个月而已。在清漪园遭遇到破坏和修复之前,郭嵩焘在日记里留下惊鸿一瞥。他在起程回家之后,应该会后悔没有去细看壮观的圆明园。当他在湖南老家听到圆明园被毁,以及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的消息时,震惊不已。

第五章圆明园的组织与功能

我们在前几章已经详细描述了圆明园的外观和演变的历史。这一章将检视圆明园的内部运作,诸如这座御园是如何管理的?谁负责日常事务?如何维护园里的安全?当园里的秩序遭到破坏或发生罪行的时候,将怎么处置?由于清宫档案的开放,园内的人文景观至少有一部分能够重现,就让我们利用这些资料来检视这一百五十年间,圆明园到底是怎样运作的。

园政及其运作(1)

在行政管理上,圆明园直属内务府管辖。清代的内务府源自满洲的旗营传统。在满洲人夺得天下之后,此一机关就被重整为清朝皇帝的私人账房。张德昌指出,内务府在乾隆时已经定型。

乾隆于1796年禅位的时候,内务府的人员编制已经有1623人之多。他们的主要职责只是“照顾皇帝的私人生活”。内务府最后确立的编制有三个具有特色的部门,分别是上驷院、武备院和奉宸院,圆明园就是归奉宸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