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6)

阿美士德(WilliamPittAmherst,17731857)伯爵率领第二次来华的英国使节团。尽管距离马戛尔尼使华已经超过二十年,但中英之间的彼此了解并没有任何改善。更何况随着英国国力的增强,伦敦做出妥协的意愿很低,特别是在跪拜问题上,更无妥协的余地。

阿美士德抵达天津之后,即表示他将脱下帽子三次和点头九次,作为对中国皇帝的敬意。中国官员驳斥说,马戛尔尼在1793年来华时曾经行过跪拜礼,甚至点名要在阿美士德一行人中的年轻的斯丹敦作证,马戛尔尼的确行过跪拜礼。当年仍是孩童的他,曾经跟随马戛尔尼使华。当斯丹敦回答说,他已经忘记二十年前曾经发生过的事,中国官员勃然大怒,并强调天朝所定的礼数是要求所有大小官员,和来自包括安南等数十个属国的使臣,都要在觐见皇帝时行跪拜礼。他们坚持说,如果英国人拒绝接受中国礼仪的话,皇帝肯定不会接见他们。阿美士德因而一再受到中国东道主要求遵从跪拜礼仪的压力。这种争议引起并加深了双方的恶感。

当阿美士德坚决拒绝服从之后,他们的队伍就停滞在距离北京十公里的通州,虽经十天的紧张谈判,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之下,阿美士德一行75人继续往圆明园进发。他们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夜晚抵达海淀留宿。嘉庆皇帝显然不知这些远客有多么疲惫,立即要求按照原定日程,在第二天的一大早于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接见英国使节。但是阿美士德不愿以疲惫不庄重的模样出现,请求更多的休息时间。但是,没有一个中国官员敢更改钦定的日程,因而粗暴地强迫英使准时去觐见皇帝。阿美士德勃然大怒,断然地拒绝中方的施压,这立即引起中国官员的反感。他们上奏朝廷,斥英国人态度恶劣与妄自尊大。嘉庆在不良的干扰之下,立即终止使节团的一切活动。这等于驱逐出境,英国使节团就此回国,甚至连近在咫尺的圆明园也一眼都没看到。嘉庆在给英国国王的国书里,特别抱怨阿美士德拒绝接受马戛尔尼在1793年行过的跪拜礼。他直截了当地把责任推给英国使臣。

圆明园的黄昏岁月(1)

乾隆于1795年禅位,并非真的要交出权力,而是他曾经向神明许下诺言,为了感谢上天赐予他的长寿,他不会在位超过六十年,因为六十年在中国传统纪年里是代表一个甲子的循环。他因此在1796年2月9日中国的农历新年,召集他的儿子们来到圆明园的勤政殿,任命他的继位人选,第十五子琰也就是嘉亲王被选立成为嘉庆皇帝。不过,这个传位的结果仅仅是一种形式,因为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名,在幕后继续操持朝政。

不仅如此,乾隆甚怕失去权力,实际上把嘉庆置于他的监控之下。他要最信任的心腹和,向他汇报嘉庆日常的一举一动,包括到圆明园时所走的路线,从哪一道大门出入,他为母后服丧的百天之期内,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细节。在这种情况之下,嘉庆皇帝行事非常低调,并尽力做一个孝子。有一次他为了讨好他的皇阿玛乾隆,开设一个孝敬父皇的千叟宴,广邀资深的儒官出席,有的甚至年逾九旬,象征着他希望他的皇阿玛身体健康和长命百岁。不过,乾隆最后于1799年2月7日驾崩后,嘉庆立即掌握大权,腐败的和很快就被下狱和问斩。乾隆作为圆明园最重要的经营者,很偶然地在紫禁城突然驾崩,而不是死在他事先安排好的圆明园里。

嘉庆皇帝等到乾隆崩驾之后,才以皇帝的身份住进圆明园。嘉庆跟他的皇阿玛一样,继续在园林工程上大方地砸下金钱,他特别支付天文数字般的经费,去完成绮春园尚未结束的工程,以便将之纳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嘉庆于1812年将大宫门和正大光明殿整修得面貌一新,在短短的六个月内,嘉庆就在圆明园工程上花了四万两白银。然后又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