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3)

第二天一早,妙儿三兄妹就一起进城去了,对家里只说张大郎兄弟想带妙儿到城里去逛逛,张光和崔氏并未起疑。

这泉州城里的确是热闹非凡、各行各业也都十分繁盛,妙儿仔仔细细的在泉州城里逛了一圈后,最终只得出一个结论来在泉州城里只要你想得到,那就一定能买得到!你想到什么新鲜的、稀罕的物事,早就有人拿出来卖了!

且因泉州城靠海、拥有一个很大港口的缘故,妙儿甚至还看到了许多非本土、从海外流传进来的新奇物事!

这泉州城里的物事一多,做各种各样小本买卖的人也就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十分激烈,于是妙儿跟着张大郎兄弟逛了一圈后,除了觉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外,没挖出任何可以加以利用的门路!

于是妙儿走到又累又渴后,便想了一个偷懒的法子,指着一间茶舍提议道:“大哥、三哥,我们到茶舍里坐坐,边要碗大碗茶来喝,边听听聚在茶舍里闲聊的人都说些什么,指不定能从他们的闲聊中找到什么路子。”

张大郎自是心疼妙儿、舍不得妙儿受累,因此他马上点头同意了妙儿的提议,随后率先走到茶舍里,掏出几个铜板子儿要了三碗大碗茶。兄妹三人得了茶后寻了处角落坐下,一边喝茶歇息、一边听周围那些老百姓天南地北的闲聊。

张大郎进了茶舍后倒是真的只想歇息,而张三郎虽然竖着耳朵听庞旁人闲话,但却这挑那些奇奇怪怪的新鲜八卦来听。唯有妙儿看似端着茶碗喝茶,实则细心的过滤耳边各种各样的八卦,力求能过滤出有用的消息来。

很快,东边一桌客人对话渐渐的吸引了妙儿的注意力,让妙儿忍不住集中精神偷听他们的对话,只见客人甲眉飞色舞的吹嘘道:“你们晓得广南东路、最近最受人津津乐道的是什么大事不?”

围观的客人均摇头表示不知,更有心急的人出声催促了客人甲一句:“武三郎,我们都晓得你经常走南闯北、见识比我们这些窝在一处的人广多了!你要是打探到了什么大事,就爽快些说出来让我们也跟着开开眼界啊!别回回都要卖关子、叫人着急!”

“就是!武三郎你不说我这就走了!”客人乙附和了句。

马上又有一人疑惑的质疑道:“广南东路最近好似没出什么大事啊?我侄儿才从那边回来,我没听他提起岭南一带有出什么大事……武三郎,你不会是在故弄玄虚糊弄人吧?”

那武三郎被围着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挤兑后,马上就急了:“谁说我故弄玄虚的糊弄人了?!你们都不知道吧?听说南海和顺德两县相邻的西江沿岸,修筑了一大片桑园围!那桑园沿着江岸一路修了数十里,那叫一个壮观啊!你们没亲眼见着的人,自是无法想象出那番状况的景象……”

客人乙闻言眉头微皱,随后顺着客人甲的话往下说道:“南海和顺德那一带修了桑园?听说顺德龙江、龙山两地的土丝卖得不错,顺德人定是赚了不少银子,才会大规模的修筑桑园、想要狠狠的大捞一笔!”

客人甲见有人对他说的事感兴趣,马上兴致勃勃的说起那种桑的好处来:“可不就是这样!这一担百斤左右的桑能换回一担子同样是百斤重的白米,但我听说每亩桑地每年可采桑七、八造,合计起来足足能换二十担米哩!这可比一亩种了稻谷的田地出了米还多,顺德人自是都抢着去种桑了!”

“这桑真这么值钱?可惜我们不懂种桑的法子,我们这里种的桑出产量也都不如稻谷,不然我也学那顺德人种桑去!”马上有人唏嘘的感叹了句。

那几人的对话马上让一个老者摇了摇头,慢慢的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地儿适合种什么物事,那都是老天爷早早就定下的,强求不得哟!虽然我们这里种桑不如岭南一带,但我们闽南一带种的甘蔗却比岭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