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这样的事情在婚姻里很多人都觉得是小事,磨合磨合或是适应适应也就一辈子过去了,但是滕丽华的忍耐能力很差,她想一想一辈子都被困在这些婆媳矛盾家务琐事里就觉得很可怕。
她不是有情饮水饱的女人,她觉得过日子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也不能每天都要跟家里人吵架吧,多吃一颗鸡蛋吵架,谁洗碗吵架,热水用多了吵架,她也试图跟家里人沟通过。
但是不行,大家的观念差距太大了,没有一方愿意改,婆婆觉得能活着饿不死就是好日子,她觉得至少得保证正常生活不烦恼,说起来都不是大事,但是每天这样过让她很绝望。
尤其是她还爱美,这也是她挨骂的一个遍重要原因,看着不安分。
最后她想着过不到一起大家就分开过好了,哪怕家里事多忙不过来也不要紧,辛苦点心里舒服也好,但是她男人不愿意,跟自己老妈一起过多舒服,下班回来什么都不用管。
跟媳妇单独过俩个人都上班回来后家务自然不可能叫女方一个做,滕丽华没有伺候大爷的习惯,所以还是谈不拢。
更可怕的是在这样难熬的日子里滕丽华还怀孕了,那个时候怀孕的人是不可能离婚的,整条街也找不出几个离婚的人,离异家庭那是要被耻笑的,但是每天吃喝洗澡穿衣都不顺心的日子也实在难熬。
一年后二十岁的滕丽华生下孩子矛盾更多了,她的工作不是什么好工作,孕妇那是默认自己离职的,所以孩子生出来后她还面临没钱花的问题,这个时候跟丈夫的矛盾也彻底爆发。
所有人都劝她忍一忍,女人都是这么过来,他男人不喝酒不嫖女人也不打老婆已经是难得的好男人了,这还有什么不知足?
但滕丽华已经听够了这些废话,这可是一辈子啊,不是忍一天俩天的事儿,她不知道别人怎么忍的,但是她真的忍不了,或许是每个人的忍耐度不一样吧吧,她这方面格外的差。
所以孩子一岁的时候她下定决心离婚,这个决定没有任何人支持,她爸更是指着她的鼻子骂她贱的不会享福,说她要是离婚就不认这个女儿,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那真是一个矛盾的年代,一方面大街上的人已经时髦的不行了,一方面对于婚姻的事儿大家还是保持着以前的认知,开放的开放的可怕,保守的人保守依旧。
扛着巨大的压力滕丽华带着一岁的女儿跟丈夫离婚了,然后自己也成了这个小城市被人唾弃的女人,一起打工的姐妹都看不起她,觉得她对不起自己的男人还给家里抹黑。
这条街唯一愿意跟她说话的人是一个卖健美裤的时髦女人,这女人因为太时髦总是被传闲话说她跟各种男人不清不楚,不过滕丽华觉得人家很好,她从小就不喜欢管别人的私事。
她只能看见人家现在活的很好,所以没必要猜度人家私下不好。
离婚以后滕丽华就开始卖菜,因为打工没人给她看孩子,找人帮着看也付不起钱,好在她所在的小城市也不发达,城市边缘一堆砖垒的大杂院她租一间就能活下去。
而且周边种菜的人也很多,那会儿做生意也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人抹不开面,甚至还有大把人看不起个体户,滕丽华拉得下脸,她学历也不好,能力也没有,那还挑拣什么?
什么能养活自己就干什么,批发菜来卖算是成本最小的生意了,她从农户那里拿来菜早早的去卖,等到中午卖完回家就以忙自己的事儿,忙完下午再去卖一趟。
每天带着孩子骑着三轮车这样风风雨雨外人看见都说她太苦了不如找个男人帮衬,但是滕丽华不觉得苦,自己挣钱自己花还能时刻带着女儿哪里苦了?
那些整天又要打工又要看孩子又要做家务还要顾着公婆的女人才苦好不好,她现在想吃肉就买肉,想下馆子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