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胎里没养好,生下来不满月就没了。说种田她不懂,说胎症她立马就转过弯儿来,道:“也是这话,那个种子拿回来我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能生个什么金蛋?”又说楚韵“还真是乡下人出身,侍瓜弄草有两把刷子。”

杜老爷遗憾李家的稻子没种出来,但他心思活络,道:“虽然不是他给的种子,但毕竟是你媳妇亲自种的,拿了人家的东西,纵没个结果,装几盒子过去也不失礼。”

当然,要是能顺便拿几张诗会的帖子就更好了。

楚韵想同李佑纯做生意,这事早就记在杜容和心上,顿时放下筷子笑:“这个不急,等过两日我去监工,顺路亲自给他送。”

杜老爷放下筷子呆呆的问:“监工,什么监工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再说监工不是贱活吗?怎么轮到前途光明的笔帖式来做了?

杜家人在饭桌上都静悄悄地竖起了耳朵。

第52章 这两个字很美

徭役是一件基层差事,年年都有,而且遍布周围全国各地,老百姓也闻之色变。

但监工的皂吏在有品级、有出身的人眼里,那就跟蛆虫差不多。

包衣是不够尊贵,但怎么说也是不够尊贵的“人”,而不是什么飞禽走兽。

去做监工与蛆虫混在一起,在上流社会,这就是失去了他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名声。

杜老爷感觉一切逐渐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他是个苦出身,生下来父母兄弟都打仗没了,剩他一个人独木难支,做什么都只能捡别人的剩饭,就连打了胜仗瓜分户富财产也轮不到他。

后来他跟着那个挡箭的贵子四处溜达拿大户的金银珠宝也没什么见识,以为金子就是最值钱的,裤兜里靴子里都装满了这个。

还是那个贵子的近仆看他袖子被砣出洞,金子扑通扑通掉在地上忍不住发笑,告诉他悄悄把珍珠和香料藏进辫子里。

杜老爷存下的这个钱,家里谁也不知道。他舍不得给老的少的花,连娶媳妇都是郎家出钱更多。有时他甚至会忍不住去看下仆的肥棉裤,猜测他们是不是也往里裹了杜家的米粮走。

他成天担心这个就多花了几个钱,哄劝郎氏给家里下仆发透薄的细棉细纱,做成又短又不禁穿的衣裳。

没想到竟然还让杜家落个善待仆人的名声,甚至许多佃户风闻此事。宁愿少一点分成也要依附过来,佃他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