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不是问罪,不过是询问一番。”

春芍给掌柜的看茶,赵妨玉接着问出心中疑惑。

她记得江南是梅占徽去的,难道梅占徽没处理好江南的灾情?

“难道当初去江南的钦差没能处置好?”

掌柜的叹了口气,摇摇头:“这倒不是,钦差大人忙前忙后,这些灾民也都安分了些时日,但等钦差大人走了,这些灾民便又乱了起来。”

“他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想当佃户农户,反而日日懒散在管道上当乞丐,一家老小一道,看到马车便要拦路,不给银子不罢休,给了银子还要更多,闹得来江南的镖局都要加钱。”

“钦差大人走前安排的好好的,周围的村子,村村都有空置老旧的屋子,修一修扫一扫就能住,不要钱的给他们,也有人家愿意卖自己的屋子,但有些灾民就是不落户,日日去领朝廷放的粥……朝廷的以工代赈他们也不去,就靠那一碗碗饿不死人的稀粥过活。”

赵妨玉明白了,这些人尝过了甜头,便不想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个两个还好,多了便在难民中行成一股风气。

这风气久不除去,恐怕江南附近要生出山匪水匪来。

轻松日子过久了,久到赵妨玉都要忘记,这是一个与宋朝相似的朝代。

如果大梁最后当真落到与宋朝一样的结局……赵妨玉不敢想自己的未来。

即便是为了自己,她也该好好打算。

春芍送着掌柜出去,一回来见赵妨玉又在写写画画,便安静的点了香守在门外。

赵妨玉摊开纸张,琢磨着让手里的银子活起来。

若真有那一日,赵悯山的死活不重要,大夫人这些人,她是无论如何也要带着一道跑出去的。

宋朝的事她记得不多,只记得最后好像是外族入侵,皇室几乎都被掳到外族地界,皇帝被圈养,妃嫔甚至过得连妓都不如……

赵妨玉盘了盘自己手里的银子,十四州开了许久,加上茶铺,还有之前赵妨锦送她的五千两添妆,手里差不多有个两万七千两。

真到了那般时日,上京肯定是留不住的,陇西也去不得,路程太远。

江南倒是可去,只江南如今周边恐有匪乱……

赵妨玉在窗边坐了一日,春芍晚间替她通发:“姑娘是因为十四州的事不高兴?”

妆台边上两架檀木烛火架,烛光汇聚在一处,这一片地界也亮如白昼。

赵妨玉摇头,轻叹一声,许多话说不出口。

春芍细心,替她揉了揉皱起的眉头:“姑娘可不能皱眉,年纪轻轻,有了纹路可怎么好?”

赵妨玉看着镜中女子,思绪不住飘远。

她一个人的力气太小,螳臂当车,一夕之间有了那样大的主意,竟有些不知所措。

但思来想去,该走的路还是要走,该做的打算也不能因为麻烦就撒手不管。

江南是合适的,再不济便是靠海的地方。

到时不论是战乱也好,还是周擎鹤夺嫡失败也好,大不了她们直接搭船出海,谁也寻不见。

但她一个人,如何弄得来大船,又如何能一人去沿海城池?

恐怕是刚做出来这些事便要被以叛国罪论处。

赵妨玉躺在床上,春芍就睡在窗边的软榻上。窗外有芭蕉叶摩擦的声响,往日听来入眠正好,今日却觉得格外厌烦。

赵妨玉睡不着,脑海里想的都是上辈子刷到的营销号,说的关于宋朝皇室的悲惨结局。

周擎鹤……关键时刻应该能送她走吧?

脑海中一会儿闪过周擎鹤的脸,一会儿又闪过所谓的牵羊礼,赵妨玉越发烦闷,只觉得不管什么事沾上皇家就让人烦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