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虽然知道他个性不羁,也从未见如此执拗叛逆的一面。那日的家法,郑琨头一次用在自家儿子身上,本意只是想让儿子服个软认个错。没想到郑燧即便被打到吐血,也不认为自己和李景溪私定终身有什么错。要不是夫人和长子哭着跪地阻拦,郑琨火气上头,说不定真会活活打断小儿子的腿。
?
这些天来,不光夫人哭哭啼啼,大儿子逮着机会就为弟弟求情,把弟弟和李景溪结缘的前前后后给他说了个七七八八。郑琨虽然气恼两个儿子始终瞒着自己,内心也有稍许反思。为何自己从未给过儿子信心,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接纳包容他所选定的意中人?
?
李景溪日日登门请罪,在他家门外一跪就是半个晚上,他都知道。那孩子确实天真直率又懂事,知道大白天的跪在外面给郑家丢脸,寒冬腊月的晚上一跪就是几个时辰。他也不想为了自家私事害得朝廷少一员骁将,便让大儿子出去恐吓,告诉他这么做会让自己更生气,那孩子才不敢再来。
?
李景肃和司徒曳的轮番规劝,他也不是听不进去。就连也利桢都来陪他喝过酒,劝他接受儿女的选择。天下没有父亲不想看到儿女婚事美满、觅得意中人。也利桢坦言自己对方淮也不是特别中意,担心中原读书人心思多、欺负了阿岚。郑琨赶紧给方淮的人品担保。两个老父亲喝了一顿酒,郑琨心里舒坦多了。
?
因而李熙和羊谊这对准亲家的登门,便是水到渠成。眼瞅着当年名满中原的大名士都做了襄城李氏的媳妇,郑琨心里最后一点别扭便也跟着烟消云散。
?
“伯渊,回头咱们也备一份厚礼回给李家,不能让仲源以后在李家的人面前没有面子。”
?
郑邕喜上眉梢又不动声色:“父亲放心,我一定为仲源办得妥妥帖帖!”
?
?
第245章
永嘉五年二月初二,永嘉帝司徒正式下令,还都朔阳。
?
所谓下令还都,并非一声令下,全体开拔。还都是件比出兵更复杂的事。颍州的朝廷在永嘉帝驾临至今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规模。组成的新朝骨干们有些是颍州的地方官员,有些是永嘉之乱后逃亡的士族,还有这两年从各地投奔而来的。他们有的只身一人,有的拖家带口,还有的在颍州有庞大的宗族。要安排好朝廷官员的家眷迁居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
因而这场隆重的迁都,实际上从过了年便陆续开始。有些大的家族,入朝为官的这一支举家迁居,其他的分支仍旧留在当地。郑家和杨家不约而同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也给其他人做了一定的表率。
?
司徒曳并不强求官员们一定要举家迁居,而是给了众人充分选择的自由。他既考虑到朔州和朔阳经过战乱之后,人口流失严重,需要补充,也考虑都城尚未完全恢复,一下子涌入的人太多,难以保证所有人的安顿。因而鼓励众人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只是对领兵的将军做了强制规定,一切以军事需要和李景肃的调拨命令为绝对优先。
?
郑琨作为丞相,自然要跟着皇帝还都,真正入主朝堂。司徒曳便将颍州刺史一职交给了他的长子郑邕。其余在颖水一战中的有功之将也各自得到提拔。杨烈升职入京,温成接替他都督颍州诸军事。颍州兵马经过此番大战历练,又被李景肃整饬一番,辅助以北茹军力,整体实力更上一层。
?
祁州刺史邓晤官升一品、敕封乡侯,仍旧留任祁州。也利岚封将军号,任祁州兵马副都督,成为中原王朝历史上第一个女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