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的拳头。无论是当初送曹丕入蔡营,还是后来遣曹彰、曹植二子为质,曹操都没像此刻这般深感屈辱。有那么一刻他甚至有愤然离席的冲动,但当他的目光与荀彧交错之后,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冲动。说到底若非历经赤壁、当阳两连败,想他曹操又何须在此忍受此等奇耻大辱。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今日之耻他日必加倍奉还曹操缓缓松开了拳头,冷冰冰地抛出一句道,“臣无异议。”
刘协听罢长舒了一口气,转而朝蔡吉问道,“丞相已同意曹家二子入赘蔡门,蔡卿可愿完婚?”
“全凭陛下做主。”蔡吉欣然俯首道。
刘协显然十分享受这种充当调停者的感觉,在满意地点了点头后又进一步发话道,“既然二位卿家皆无异议,择日不如撞日,后日宜婚嫁,二位可摆宴结亲。”
“陛下圣明!”刘备忙不迭地附和着。
孙策亦跟着举杯起哄,“此乃佳话!”
在刘备和孙策的起头下,席间文武大臣纷纷点头附和。蔡吉与曹操则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双双叩首谢恩。一时间现场气氛热络得好似在给曹操和蔡吉办喜宴。至于两位当事人的想法,那可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另一头刘协达到了目的自然是龙颜大悦,举杯与席间的文武大臣频频饮酒。待饮至酣处孔融即兴挥毫作赋一篇以纪念今夜的御宴,引得御座上的刘协连声称赞。有了孔融起头其他大臣自然也不敢落后,纷纷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转眼之间宴饮就成了文会。不过蔡吉、孙策、刘备三人都不善此道当然不会自讨没趣地去凑这个热闹。而曹操刚刚受了羞辱,更不可能有心思当众吟诗作赋奉承天子。于是乎,四位诸侯便一边自酌自饮,一边看着孔融等人舞文弄墨,直至刘协宣布散场,方才谢恩各自归营。
蔡吉一行人回到营地已是子夜时分。一见蔡吉下车早已在辕门前等候多时的郭嘉、辛毗、蔡琰等人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上前道,“主上可算归营也。”
蔡吉见郭嘉的风氅上沾满了雪花,由不得皱起了眉头数落道,“孤归营后自会派人通报于先生,何须先生在此亲候。雪夜天寒地冻,奉孝先生若着了凉,让孤如何向华医师交代。”
郭嘉却是摆了摆手笑道,“无妨。主上归营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