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同南迁的官僚却十分有限,其中又以蒯良、蒯越等前刘表部文武占了多数。所以孔融一开始便存了招揽杨修之心。此刻眼见时机成熟。他立马便循循善诱着向杨修劝说道,“德祖出身名门。何不留在襄阳辅佐天子?如今新都百废待兴,正需德祖这等青年俊才为国效力。”
眼见孔融主动招揽自己,杨修由不得心头怦然一动。在他看来天子现在正求贤若渴,一旦自己留在襄阳必然能得享高官厚禄。可杨修转念又一想,荆襄之地终究地处偏远,汉室偏安于此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大作为的样子。于是乎,患得患失间杨修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默之中。
另一方面孔融深知欲擒故纵的道理。因此这会儿的他并没有急着逼迫杨修当场表态,而是端起食案上的水酒热情地朝杨修劝酒道,“去留之事改日再谈。来,来,来,饮酒,饮酒。”
只可惜这会儿的杨修满脑子想的都是他未来的前途,哪儿还会有心思与孔融推杯换盏。两人只是匆匆对饮了几杯后,杨修便借口身体不适起身告辞了。临走前他还不忘提醒孔融劝说天子今早下旨催促蔡吉的婚事。孔融倒也没唬弄杨修。事实上没过多久他便等到了向天子进言的时机。
话说随着蔡、孙、刘三家甲士入宫护驾,刘协顿时就有底气。他不仅用这五千甲士将宫内的曹军替换得一干二净,还下旨命于禁将襄阳城防交接给勤王义军。至于于禁连同其麾下的三千曹军则悉数被调去城外驻扎。然而就算是如此年轻的汉天子仍不满意。于是就在孔融与杨修会面后的第三天,刘协在襄阳城西的校场检阅了包括三家甲士以及勤王义军在内的总共两万兵马。
有道是人一过千漫山遍野,人一过万无边无际。望着面前一眼看不得到头的两万人马,点将台上雄心拳拳的刘协颇有一种征伐天下的冲动。特别是排在最前面的蔡、孙、刘三家方阵,各个衣甲鲜亮、士气饱满,一看便知是三家诸侯悉心挑选出来的威武之师。
不过若是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不看旗帜,不看服色,分辨出三家之间细微的差别。像是孙策部的将士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桀骜不驯的杀气。刘备部将士的装备虽不及其他两家精良,但那一张张质朴的面容上都洋溢着坚毅的表情与高昂的斗志。而蔡吉部的将士身量最高,列队也最为整齐,从正中望去甲士头盔上的红缨笔直排成一线。领队的李达更是身披鱼鳞甲,脚跨五花马。在两旁年纪较长的吴景、糜芳映衬下更显得意气风发,英武豪迈。
“恭喜陛下得此威武之师!”
“有此雄师,大汉中兴在即也!”
“天佑大汉!”
在众臣你一言我一语的赞扬声中,龙颜大悦的刘协倒也没被奉承话冲昏头脑。就见他捻着上唇刚刚蓄起的胡须告诫众臣道,“勤王义军尚需磨练,众卿万不可就此洋洋自得。”
刘协这番话倒也说的实诚。莫看他现下汇聚了两万兵马俨然也算是有了一方小诸侯的实力,但除去蔡、孙、刘三家派来的一千五百名甲士。其余的勤王义军都还只是一群鱼龙混杂的乌合之众而已。所以刘协的话音刚落。吴硕便忙不迭地拱手附和道,“陛下言之有理。臣以为可从蔡、孙、刘三家护驾甲士中调拨将校操练义军,假以时日义军必成大汉王师。”
吴硕一席话直说到了刘协的心坎里。事实上刘协也确实有相似的想法。于是他当即点头拍板道,“善!就依吴卿所言行事。”
见吴硕的进言得到了天子的首肯,孔融亦不失时机地跟着进言道,“陛下。齐侯此番不仅遣甲士入宫护驾,还进献战马三百匹。铠甲五百副以充军资。齐侯忠贞勇干实乃天下诸侯之楷模。北地子弟对其更是倾慕有加。然则齐侯双十妙龄却与曹家幼子定有婚约徒耗年华。臣在此恳请陛下解除曹蔡婚约,以便齐侯自北地豪门世家另觅佳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