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2 / 4)

举必乐见蔡吉受掣肘。”

曹操听完荀彧一通解释,心中顿时豁然开朗,“文若言之有理。却不知何人能说服孔少府?”

曹操这问题倒是问得实际,世人皆知孔融脾气倔强,就算他真的讨厌蔡吉也不见得会出面帮曹操。好在荀彧对此早有腹稿,当即便笑着回复道,“能说服大儿孔文举者,自然是小儿杨德祖。”

“大儿孔文举者,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乃是当年狂士祢衡对孔融和杨修的溢美之词。此刻听罢荀彧的安排,曹操立马心领神会地抚掌大笑道,“妙哉!就依照文若之计行事。”

第一百四十七节 何时完婚

曹操得了荀彧指点,翌日便派杨修前去拜访孔融。老友相见自然少不得把酒言欢,谈笑人生。然而杨修终究是怀揣曹操嘱托而来,不可能陪孔融山南海北地闲扯上一天。所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杨修便手持酒盏切入正题道,“文举可曾听说蔡安贞欲退婚改嫁?”

孔融刚要喝酒,听杨修这么一说,不由将手中的酒盏往食案上一搁,饶有兴致地问道,“此事怎讲?”

“文举想必也有所耳闻。蔡吉以曹丕年幼为由拒不与其完婚,并将幼夫驱若奴仆。而今其又将曹丕遣回曹营更是大有退婚之势。”杨修半真半假地危言耸听道。

孔融听罢大手一挥吹胡子瞪眼道,“天子赐婚岂能说退便退!”

见孔融情绪已被调起,杨修赶紧趁热打铁,“正是!事关天子威仪,三纲五常,不可不察也!”

然而就在杨修以为孔融会满口附和并拍胸脯保证会劝天子再下圣旨催促蔡吉完婚之时,孔融却是低头沉思了片刻,突然冒出一句道,“德祖可是来替曹公做说客?”

杨修被孔融一语道破心事,不由老脸一红举杯掩饰道,“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余等身为儒者,岂能任由蔡吉坏三纲。”

孔融当然不会坐视蔡吉破坏三纲,但他也不会任由杨修避重就轻。于是下一刻就见孔融抬眼望向杨修似笑非笑道,“蔡吉虽牝鸡司晨,然对天子素来恭顺。怕是曹公忧心齐侯退婚也。”

话说到这份上杨修也不好再遮掩下去,只得叹了口气向孔融示弱道,“不瞒文举。曹公历经赤壁、当阳二败,对征伐之事已然心灰意冷,只求治下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若蔡吉退婚毁约,北地难免再起兵戈,届时生灵涂炭,文举于心何忍?”

孔融听完杨修一席话,再联想起曹操头发花白、形容憔悴的模样。忍不住在心中暗暗冷笑:曹贼。尔也有今天!然则看笑话归看笑话,孔融同样也对蔡吉心存偏见与忌惮。在他看来蔡吉之前对天子的种种恭顺之举,不过是因为蔡吉身为女子需要借“忠汉”之名狐假虎威。一旦天子授其领民。授其疆土,其还会一如既往地尊汉乎?孔融对此深表怀疑。他甚至认为一旦时机成熟蔡安贞必然会成为第二个袁本初。所以一番斟酌过后,孔融最终还是决定在正式分封之前再给蔡吉添一添堵。就见他手捻长须点头道,“罢也。难得曹公肯改过自新。余便上奏请天子敦促蔡吉与曹丕尽早完婚。”

杨修得了孔融许诺顿时大喜。赶紧拱手致谢,“修在此代曹公谢过文举也。”

“曹公若早些悔悟。何至割地送质。”孔融一日既往地讥讽了一把曹操后,跟着又意味深长地扫了杨修一眼道,“不知德祖今后有何打算?”

“自是随曹公北归。”杨修唏嘘了一声。遥想当初南下之际,意气奋发的杨修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追随曹操封侯万户。可谁知不过半年时间曾经不可一世的曹操竟输得一败涂地。连带着身为丞相主簿的杨修也不得不亲赴敌营遭受他人的白眼与羞辱。

看着杨修一派黯然神伤的模样。孔融心中顿时就有了计较。要知道刘协虽享有天子之名,但此番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