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5 / 5)

,继而回味着感叹道,“未曾想刘营之中也有此等善琴者。”

“诸葛孔明善音律,许是其在抚琴。”刘晔信步走到杨修的身后提点道。

杨修惊诧地睁开了眼睛,随即若有所思地自语道,“诸葛村夫有心事乎?”

一轮皓月下,诸葛亮端坐帐前,将一张梧木琴架于膝上,任由纷乱的心绪随着指尖轻弄琴弦宣泄而出。诚然一早便知荆州世家会鼓动刘备接受蔡吉分封诸侯的倡议,但白天群臣的表现还是令他深感齿冷。在一干劝进者中既有誉满荆州的名士,如张存、殷观;也有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好友,如习祯、廖立。然则无论这些荆州名士身份如何,与诸葛亮的关系如何,都无一例外地对割据分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一刻作为寓居人士的诸葛亮与荆扬本地士人之间那道无形的鸿沟也由此显现了出来。正如寓居东吴的张昭不论再怎么受孙策器重,始终都会心向朝廷。而南阳张氏哪怕出过历职三公的张伯慎,其子弟张存依旧会为了自家利益鼓吹分封。诸葛亮作为从琅琊南迁荆州的寓居人士,在感情上自然也是更偏向于大统一。

如今唯一让诸葛亮略感庆幸的便是徐庶并没有参与劝进并且刘备也没有当场表态。不过诸葛亮也敏锐地意识到刘备白天之所以没有表态,不是不想在荆州建立封国,而是在顾忌他的情绪。不可否认刘备的这份体贴令诸葛亮甚是感动。毕竟像刘备这般在乎臣下心思的君主世间少有,更勿用说还是在这等事关天下大局的重大问题上。

因此诸葛亮一方面在情绪上对列国分封始终存有抵触;另一方面他又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不忍坐视这位仁德之君继续蹉跎下去。矛盾间诸葛亮没由来地心情一阵浮燥,指下一涩,琴弦应声而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