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是耕读之家,早前章家卖姜时,他家就自己跑去外地学了种姜的手艺。可种出的姜,还没章家饱满个头大。
这会儿叫他来记录种姜方法,摆明是同僚们打脸他家,花了钱千里迢迢学还不如一个乡野村夫会种。
但同僚们不会这么明说,只说乡野风景甚好,叫他这个诗痴下乡找找灵感,别一天闷在工房里啄茶杯了。
那姜书吏酷爱做诗,可心想他也不是傻子,同僚看笑话他还是分的出来的。那流民村,穷乡僻壤灰扑扑的有什么可看。还庆幸没下雨,要是下雨一脚泥泞,心情更糟糕。
就是记录姜的法子,那就记录,就当再去交学费了。
只是一个种姜的法子能换二十亩地,这简直闻所未闻。
因为前朝亡于圈地,多地流民起义爆发,导致现在田土流转朝廷管理严苛,禁止土地买卖,力度之大强过历朝历代,以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上偏僻朝廷手伸不了那么长。
可现在上有驸马爷圈地被杀,下有县令发现乡绅土地买卖可做政绩,这风头上,谁敢买卖。
就是之前低贱买地的,朝廷都要乡绅官员把地退还。
那山狗村的二十亩田原本是被村长卖给地主了,后面那地主也被衙门要求退还田,至于钱,那迁走的十户人家早就到西北了,反正朝廷不补钱的。
地那么金贵,有钱都买不到。一个种姜的法子换二十亩地,这叫姜书吏如何不气愤。
他家当时去外地学了一年,脚费加食宿费加送礼买方子的钱,总的下来也只有五十两。
这章家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就要二十亩地。
县令年轻没什么阅历,定是被人骗了,他可不是那些没经验的毛黄小子。虽然私底下不待见县令,但毕竟是县令,接了差事,姜书吏还想办个好,最好是直接降低成本。
得了县令的青睐,便让那些揶揄他的同僚吃个瘪。
那便先探探章家的虚实。
姜书吏先是问大黄村关于章家的情况。
好巧不巧,正好就碰到了黄家父子。那嘴里的话能有个好的?说章家心黑手狠,一村霸王蛮不讲理,还说章家压根不会种姜,那姜都坏死一亩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