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黄村的人都还知道他能倒背千字文呢。”
“要不是我家生的崽都没读书天赋,我高低得使劲儿再生个。”
李瑜忙引开话头道,“大姐来是找我干啥来着?”
许桂香哦了声,脑子还沉浸在李瑜生儿子的畅想中,眼睛眨吧了两下才想起干什么来了。
“哦,想起来了,是我给你说小心王家,我刚才路过他家,听见两口子在家商量事儿呢,租给你家的一亩地秋收后就不租了。”
“那王家真是贪得无厌,每年看着你家姜地涨价呢。”
可真不给涨价,山狗村没其他人愿意把地租出去种,甚至周围村子都没有。
战乱结束,很多汉子服兵役回来继续种田,村子里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自家地肯定是多多益善的。
山狗村迁了十户去了西北,那田由吴启河做主全打包卖给了之前那个地主,就是给山狗村出钱修水车的。
可那地主没种个几年,那地全被还回来了,好像说什么新朝廷禁止圈地买卖。
这还回来的田就在山狗村名下集体田,也不给租,怕上面又查说什么违反律法规定。
二十几亩水田旱地就集体种,种出来的算公粮,秋天集体分。
只能说村长捏了大头也出粮税,说什么全靠他家辛苦管理之类的。
不过村子里也没人闹,山子读书要钱,一年开销就四五两,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要真成了秀才,山狗村就有光了,不再被其他村子瞧不起说什么破落户。走出去都能挺胸抬头了。就是山狗村名声变好,子女婚嫁都容易些。
到下午的时候,果真王大牛就找来了。
王大牛一进章家院子就左望望右望望,以前没个院墙竹篱,用霉苋菜林子挡着,这会儿竹篱扎都紧密,都是跑进深山砍的水竹。
院子里还铺了鹅卵石,右边的半部分还铺了草席,上面晒着红辣椒、白萝卜干、冬瓜干、豇豆干等杂物。
那草席上次他问隔壁村的篾匠,竟然要两百文一张,一个铺地上的东西要两百文!他家一亩地一年的租子最开始都才两百文。
王大牛来的时候恰好是饭点,章峥在做饭,铁锅铲翻炒着肉沫苕藤咔嚓咔嚓响动,没注意到悄无声息走近的王大牛,他进屋凑进锅子里一瞧,先是看到了肉沫和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