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这一年,桑悦刚刚七岁。

外婆家的弄堂位于河南中路和南京东路的交叉口,是上海市最最最中心的地段,出门就是南京路步行街,距离上海地标外滩还不足十五分钟步行距离,每天都有游客来来往往,十足热闹。

弄堂口是一栋四层楼的老房子。楼里的屋子面积小,每层都住了有十几户人家。

桑悦就住在四楼最里面,小小一间,也就二十来平,没有厕所,厨房是整层邻居共用的公共厨房,阁楼还是桑悦的外公自己搭出来的。

外婆一共有五个孩子,都是女儿,桑悦妈妈排行老二。

早些年,家里五个女儿都挤在这二十多平的老房子里,实在不够住,外公就在上头搭了个阁楼,放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刚好缓解了家里床不够睡的压力,还能有位置摆外婆的佛像和香炉。

现在是桑悦和外婆一起睡阁楼上的双人床。

她个子小,那个梯子又不是楼梯,是那种可以移动的木梯,架在那里也没什么防护措施,对小孩子来说,这样腾空爬起来很恐怖,总觉得一个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所以,如果不是必要,除了睡觉起床,她都不会上去。

桑悦在底下一连喊了好几声。

外婆终于念完一遍大悲咒,摇着广告扇,空出功夫回答她:“吃大馄饨!虾肉额!”

“好!”

得到满意答案后,桑悦踮起脚尖,从五斗橱上摸来家门钥匙,蹦蹦跳跳地出了门。

穿过长长的、白天也昏暗的走廊,楼梯就在公共厨房旁边,转角两边全都是大敞着的玻璃窗户。

距离正午还有好一会儿,但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称不上温暖,只有闷热。

六月下旬的上海,早已暑意满满。

临海的湿气混合着每天三十多度的气温,叫人总觉得浑身上下都是黏糊糊汗津津的,动一下就要冒汗。

不舒服,但还能忍。

毕竟每个夏天都是如此。

桑悦踩着陈旧的楼梯,“哒哒哒”,风一样地跑下楼。

迎面碰上邻居爷叔,惯例得来一句熟悉的调侃:“悦悦,噶热的天,又出去蹿弄堂啊?当心那外婆骂侬咧!”

桑悦笑嘻嘻的,声音清脆,响亮应和:“外婆在念佛,不会的!”

“个么侬出去当心点哦!不要跑到弄堂外头去!”

“晓得咧!爷叔再会!”

最后两级楼梯,桑悦“咚”一下跳下去。

入目处,是凹凸不平的地面,因为颜色的关系,看起来有点脏兮兮的,边边角角还有青苔丛生。

再远一些的地方,有几个大爷穿着老头背心,坐在躺椅上热火朝天地打斗地主。

桑悦怕被喊住打招呼,故意放轻了脚步,从另一边绕出去。

弄堂很长,靠近外婆家这边的出口外面是永和豆浆,另一边还有鳞次栉比的石库门老房子,就这么被一条弄堂穿在一起。

桑悦的目的地是弄堂另一头的出口,她要过马路,到对面的商店里去。

对面是一家卖钟表的老店,叫亨得利,上下有两层楼,巨大的招牌挂在外面,绕了一圈霓虹灯,晚上还会亮灯,看着特别时髦。

不过,亨得利里面的店员可不是好相与的,总是上上下下地打量人,估计着来人是否消费得起。如果穿着贵气,会收获热情的上海普通话招呼,如果穿得普通,就是不冷不热的“随便看”,附加背过身的一个白眼。

桑悦这样的小孩,压根不是目标客户。

她是去蹭免费空调的,自然,被翻白眼是常有的事。

几次下来,桑悦的脸皮练出来,无论那几个柜员阿姐阿姨说什么,都不会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