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1 / 2)

碗再推回来,里头的粉就是翻拌好的了。

关伸听见那惯会哄人的许姑娘问:“是不合胃口么?”

她视线不避人,面上既不局促也无忧色,听起来就是随口一问,最多也就是带了点关切。

沈更缓过神,轻轻摇了摇头,笑着说:“劳烦姑娘了。”

许三七盯了他半晌,发现这人虽吃相斯文,但一点儿不慢,这点像是和木兰是一个路子的。

一锅粉最后吃个干净,许三七用小瓦罐盛了梨汤坐在院里细细喝着,跨院的小门开了条缝,丝丝缕缕的晚风抚过门槛,饭后喝一盅温甜润喉的小吊梨汤,八脏六腑都跟着舒坦了。

众人也瞧出来了,她这儿的规矩是不上菜的,顶多招呼你一声,想喝汤就得自个儿上灶上盛。

荸荠绞出来的汁水加在梨汤里,解了臭梨肉煮水的腻味,多了几分清甜,温炖的火候,不会过热,食过凉拌酸粉后,正好用来暖胃。

甜汤分出来也就一人一碗的份量,有人两口便喝净了。

沈调饮完汤水在院里坐了半晌,发觉没人来收碗,在桌上冲着关伸挤眉弄眼了一番,后者目不斜视,当没瞧见。

另一桌的工匠吃完饭便收拾了碗筷拿到屋里,进进出出的,看得沈调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桌上剩下的人喝着甜汤,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他看准了时机,跟着沈小六后头起了身。

走廊下的小门进了屋,瞧见后头早放下筷子的几个在围着盆洗碗,有个工匠师傅甚至自个儿洗了又擦干了碗筷才从正门出去。

他本打算放下碗便走的,山潜和那个叫小枣的孩子看过来,沈小六忽而踹了他一脚:“洗碗去。”

沈调难得没再和她贫嘴,接过她的碗在用竹架子抬高的水缸边找了个马扎坐下了。

相较之下,沈春就直白多了。

他好奇地同许三七打听:“许家还有洗碗的规矩?”

许三七还没吱声,木兰将碗中梨汤一饮而尽,替她答了:

“做饭的不洗。”

第91章 上新菜,老规矩

*

昨夜又下了些小雨,清早的石板路被雨水盘润了,麻草编织的鞋底在洇水的石缝上踩得吱哇作响,渡口的绿木牌坊上半截的水汽被秋阳带走,只剩木柱底下还沾着几分湿意。

渔民们扯着网往河滩上去,趁早洒上一把,运气好的,不过午时就能捞一船海货回来。

“祝家丫头,你哥走船了没?”渔民间相熟的,出海后打听招呼一声是常事,也是结伴图个照应。

“田叔。”祝欢叫了人,从栈桥上站起来,乖巧道:“我哥和阿永哥刚走。”

祝风上半天只在浅海下网,但他人缘好,每日来找他结伴出海的人只多不少。

“得。”田四牛把网甩上船,跳下河道把船往岸上推,叹气说:“那我等你万二叔一道。”

祝家往食摊上送鱼挣了一笔的事儿在渔民里都传开了,眼绿的人不少,但真同祝欢她爹关系好的,都打心眼儿里替他高兴,非得说哪样叫他眼热的,也就是他家两个娃儿了。

这兄妹俩手脚都勤快,光是这点就比自家那几个枕着烧饼挨饿的小子不知道省心多少。

等了老半天人也没来,有旁的人招呼田四牛一道走,他摆手拒了,趁这会儿功夫钻到船底沿着边儿挨个儿检查船板,哪儿开缝了就拿艌料捻起来。

码头上陆续有人撑船离岸,女人们把家里的网用木茬子支起来晒在滩上。

许家食摊生意做得旺是有目共睹的,有人道是风水轮流转,再新鲜的吃食,卖过一个时节,到头来也就那么回事儿,也有人寻思着打听她家的食方,只不过始终没哪个琢磨出来那酸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