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1 / 2)

许三七算着时辰,估摸着这会儿辛折应当是要下船了。

祝欢见她盯着海上瞧,说:“快要禁海了,昨年瞅着是比往年冷的早。”

给木兰交了束脩,手上也留了余钱,许三七不怎么忧心禁渔期的事儿,但她的铺面才租下来,总不能空着不做生意白交几月的租赁钱。

不过这事儿也不急就是了,她手上攒了不少番柿子的种子,够给沈家交差了,铺面上要卖的到时候再琢磨也不迟。

“冷得早些也好,趁着过冬咱也歇歇。”许三七冲她眨眨眼。

她这摊子早晚都摆,早起蒸螃蟹煮皮冻,吃完午食又要忙活着炸料油熬卤汤,累人得很。

不过能挣银钱,这点儿累倒也不算什么,有祝欢帮她,客人最多的时候摊子上也忙得过来。

正想着,蒸笼一开一合间,蟹黄包卖得只剩半笼了。

武新月送完货,在城北晃荡了一圈,替她问了几家,得了准信儿便来了摊子上。

药铺的伙计吃酸汤鱼片都是外带,她跟着吃过几回,来这儿堂食倒是头一回。

她来时许三七手头上正忙着,锅里炸的是后头两桌的,热乎乎的白气从蒸笼里钻出来,那叫小枣的丫头屁颠颠地上来招呼。

“跟你阿姐说,我点一碗酸汤,一个包子堂食,两个外带。”武新月数了十八个铜子塞她手里。

小丫头收了钱一溜烟跑回去,没一会儿又跑回来,数了七个铜子放上桌。

“阿姐说,在这儿吃的算请你的。”

汤碗端上桌时碗沿是烫的,鱼肉片得均匀,既能吸汁儿,又不会一夹就散,蟹黄包用小陶碟盛着,外皮瞧着很是软乎。

武新月才吹着气捏起包子边儿,就听见摊面上喊,说包子卖空了,要吃的明儿再来。

她算是来得巧,后头才走了一圈人,既不用等座儿,又能吃上包子,就后后脚的事儿,摊面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想来是码头上的人下工了。

包子咬出一个口儿,蟹黄蟹肉的汁儿就迫不及待似得淌出来,武新月下意识就着那口子吸了吸,蟹肉的臭味和烫舌的汤汁一下子在唇齿之间荡开,她看旁桌的人都是吃着吃着,便用那面皮去沾酸汤的汤汁儿,她便也跟着学。

不能泡透,泡透了就成疙瘩汤了,过于软塌,面皮沾汤得有个度,那一小块老面皮本就浸了蟹黄的油膏,沾汤是为了沾一点儿酸汤里的辣油,是弥补蟹黄馅儿被吸走后,舌头对面皮的不满足。

两三口吃下半个包子,她就着碗边喝了一口汤,感觉身上是热乎乎的舒坦,挟了一筷子鱼片入口,鱼肉外头炸出来的那一层蛋皮半脆不脆,脆皮和鱼肉之间的空当里钻了酸汤汁儿,一口咬开,皮是酥的,肉是嫩的,酸酸辣辣的,又解了蟹黄的腻。

吃到后脖子微微冒汗,摊后围着的人总算少了些,小枣两手端着一碟腌豇豆绕到桌后,踮着脚推到她面后。

“阿姐说,送的。”说完又跑回去看火了。

武新月就着豇豆把碗里最后几片鱼吃了个干净,竟然觉得这腌豇豆也是比别处腌得好吃的。

“吃好了?”许三七接过她手里递回来的碟碗,没问什么别的。

她这儿虽做的是街头巷尾的摊面生意,但锅边、木盆都擦得很干净,有些油星子溅出来,她顺手也就擦了,不叫那上头积了黄腻子。

武新月应了一声,想了想,还是没在卖吃食的摊子上说那事儿,只是道:“事儿办好了我差人给你说。”

许三七会意,压低了声道:“行,那得空了我再找你。”说完顺手把她要外带的两个包子用油纸包了递过去。

武新月接过来,轻手轻脚地把碗扣在摊面上,提步走了。

三文又三文,铜钱在钱箱里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