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1 / 2)

院门落了锁,少年一眨眼便又不见了,张云后知后觉地问:“木兰以后也要这般么?”

怎么看都像是贼人行径......

“兴许是。”许三七对这些事不甚了解,她只知道护城官。

一时间,两人相顾无言。

最后还是张云说找人帮着打听打听。

......

海上没起浪,这样的天儿勉强也能行船。

码头上支了草棚,靠岸停了好几艘大船,毛毛细雨沾湿了船板,披了蓑衣的脚夫把成箱的货物扛上船,再上下盖上一层油布,以防受潮。

辛折撑着伞站在岸边,在和几个同行的人说话,瞧着年岁都不大,其中一个瞧见她们来了,颇有眼色的把其他人赶上船,船上有人探头,紧接着甲板上便传来一阵哄笑,其间夹杂着几句俚语。

是许三七听不懂的异乡话。

辛折耳廓有些绿,冲着船上喊了一句什么,那些调笑声便小了,只剩下淅沥沥的雨声。

“怎么不等天晴了再开拔?”张云看着海面,颇有些忧心地问。

雨日总归是不宜行船的。

“行里的人瞧过,这雨下半天儿便会停了,后头几日海上要起雾,不如趁早走了。”辛折说。

辛家的商队里有百来号人,其中半数都有观天象报风晓的本事,短则几日,长达几年,风调雨顺则谷贱伤农,大灾三年则米贵伤民,行商走南闯北,吃的就是这碗饭。

许三七把装饼子的布袋递给他,“这里头估摸着有二十来个,我划好刀口了,你只管往里夹肉就成。”

辛折没想过她会记着,顿时憨笑了两声,眉角带笑地捧着布袋道谢:“我到了天权会托人带信来的,不过欠你的酒要等来年了。”

许三七随口应下,又叮嘱他那卤鸭放不过三日,要早些吃了。

商船满了舱,张云听见船上传来催促声,她叹出一口气,说:“快走吧,替我问乌姨好,到了家少给辛叔惹祸,也别轻信外头来的行商。”

“知道了,银钱不够用就给兄长我寄信。”辛折温和地笑,看着倒像是真有了几分身为兄长的稳重。

这情景于张云而言不陌生,她摆了摆手,催他:“走吧,他们在等你。”

“保重。”许三七说。

辛折点头,收了伞,三两步登了船,上了船就扒在船檐上,冲岸上的人招手。

许三七把小枣抱起来,看船离了岸,转身往坡上走。

张云要去木工坊,两人就在渡口分开了。

落了雨,摊子上的生意做不成,渡口冷冷清清的,许三七在肉铺拎了两斤牛肉和一斤猪顺风,沿着巷路往回走。

回了家,山潜又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有一搭没一搭地同她说话。

“你怎么不问我?”少年好整以暇地看她给灶里生火。

铁钳子拨弄了几下,几颗火星子滚出灶洞,许三七塞了些干柴进去,疑惑道:“问什么?”

“你妹妹...或是你想知道沈家的事?”

“我不问。”许三七摇头,“后者我自有打算,至于沈家,眼下我知晓的已经够用了。”

两斤牛肉切片,搓洗两道去血水,葱姜水去腥,捞出后加一勺淀粉,两勺酱油腌制......家里没鸡蛋了,许三七才想起来这事儿。

小枣听过后一溜烟跑了出去,不一会便端了一碗蛋回来,瞧着约莫有七八个。

“我找桂兰借的,陈阿奶也在家。”小丫头仰着脸向她邀功。

“小枣,帮大忙了。”许三七毫不吝啬地夸她。

鸡蛋清和在牛肉里能让肉的口感更嫩,许三七最后添上一勺油,抓匀了就不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