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2)

老鸭汤煮细粉入味些,若是用肉酱臊子或是鸡丝做汤粉,米粉则更优,绿豆粉么,就该烫熟了同菜干脆哨萝卜条,辣子花生一道拌着吃。

下半天的事儿算是办完了,武新月赶着驴车送她们回去,一路上也没问什么别的,只是进了平安巷才开口问她夜里还去不去渡口摆摊儿。

“去,吃过哺食就去。”许三七把买的东西从车上卸下来,想了想又说:“不过昨儿也不卖荤菜。”

这会儿去肉铺买来再卤麻烦了些,她盘算着先把手里攒的藕节和豆皮卖完,明日再多买几只鸭子回来,卤些鸭货给辛折送去。

卤素食卖两文一斤,一晚上钱箱里也能进个六七十文,加上卖酸汤,一天也能挣个两百文,眼下许三七手头不缺银子,但想着日后还得租铺面,她也就不觉着多了。

武新月本想说傍晚去照顾她生意,但转念一想,这姑娘哪回出摊摊后不是人挤人,似是用不着她照顾,于是便不吭声了。

许三七倒是没在意,从院子里抱了一捆干草出来给她,说:“昨儿我买了几斤毛豆,到时候你来,送你一盘,尝个鲜。”

“......知道了。”

*

马车行过水道石桥,得见高门,顶有琉璃瓦,隔墙探出些许竹影,旁有枇杷花,倚靠半枝。

侍从先一步跳下马车,恭敬道:“夫子,门后无人。”

车内女婢掀起车帘一角,徐庐扫了眼墙上黑瓦,敛了敛神,支着胳膊懒散道:“等。”

不过半息,门开,一身靛蓝行装,腰间佩护甲的男子走上后来,举手抱拳,而后温雅道:“徐大人,大公子差我来传话,问是要钿山云华还是当春的仙芽?”

徐庐隔帘笑骂一声:“哪儿那么多名堂,叫沈祭之给老子备好酒!”

“家中族老皆在,纵酒难免遭人口舌,徐大人昨日来意,大公子已然知晓......”关伸面上不动声色,喊来府中侍卫牵马,迎贵客入府。

世家大族规矩繁多,哪日不宜饮酒,何时不能卧榻,稍有不甚便要遭人口舌,但老头子显然不是个拘礼的,进了府院,便自顾自往茶室去,熟门熟路得很。

穿过廊下,院中有鱼池,上建小榭林园,金桂槐花,翠竹梧桐,蓊蓊郁郁,其间只听得流水声,一路无人相阻。

“倒是知道老宅子养人。”徐庐嗤了一声。

开阳难栽树,后人占地,后人乘凉,依山傍水的建院子,也就王公贵胄们乐得费心思。

关伸没敢接话,台榭的门扉敞着,檐下起了微风,乌瓦轻响,他略抬眼,抿了抿唇。

屋内坐着煮茶的青年偏头看向门外,喊道:“夫子。”

徐庐应了声,没急着进屋,转身先是对落后半步的关伸说:“你,去把山潜那小子薅下来。”

檐上望风的人似是因这话踉跄了下,窗边掉下三两块碎瓦,少年规规矩矩地从梁上跳下来,老实道:“师父。”

关伸抵着门槛站着,幸灾乐祸地开口:“大公子,山观在大将军那儿。”

沈更眸光微转,取了茶筅去拂,话音清浅:“知道了,你带山潜去看看沈时在胡搞什么,同他说若是无事,就回来陪族老们坐坐。”

山潜如蒙大赦地溜了,徐庐同青年对坐,端详了他一阵。

这位沈家大公子年少时曾在他手下受过教诲,虽是名门之后,但应沈夫人所托,也受了不少磋磨,与他同岁的那几个当时还是毛头小子,整日上蹿下跳,扰的各家不得清净,独他沈祭之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叫人挑不出错。

“小六说查不出来路,那姑娘藏了些什么,夫子可知晓?”注汤运筅,轻云渐生,杯中茶沫成了细乳,拾银勺调膏点画,茶点好了这人也不喝,转而又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