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女殿下?”杨思焕眼下闪过疑色。
“我与太女殿下早前就认识,却没交情,她那日去刑部有其他事,我试着上前诉了状,她便顺带将你捞了。”张珏轻描淡写地说道。
当真如她说得那般轻巧?杨思焕追问:“这样说来,那日你去客栈跟我说的事,全是从太女那里知道的?”
张珏望着屋梁:“算是吧,天色已晚,你该回去了。
还有.......我当时试图提醒过你,你不该接典籍编纂一差。
不过,你既然接了,就该好好做。”语气老成,像在教导晚辈。
杨思焕撩开帘幔,回望那厮身上的官服尚未换下,正盘腿坐在长几前,目光深邃。
年纪轻轻心思却沉,说出这番话来,大有老官着新服的即视感。
杨思焕清楚,张珏这厮的厉害之处,不单单在念书上。
不消二十年、十年,抑或是五年后,说不定那厮就能露出头角。
她提步往外走,身后传来慵懒的声音:“慢走,不送。”
***
时光荏苒,花开花落,转眼间已过了两年。
傍晚,杨思焕踩着红霞从长安门下走出,绯红的袍服迎风飞舞,守门的侍卫对她视若无睹。
像她这样的小官,进宫前都要侯半天,皇上中午就诏她,她却在宫外等了小半个时辰,不然也不会这么晚才出宫。
不过,这些她都不在乎了,站在春风里,她的心也荡漾起来。
她昂首阔步走到不远处,上了马车。“回家。”
车夫春春应道:“好嘞。”说罢,扬鞭打马。
去年春天,杨思焕刚因编撰《天时策》升封六品吏部主事,跟着太女下赣州赈灾,顺路捡了一个孤儿回来,便是春春,这小子天天赶马接她放衙。
“大人,您看起来心情不错。是有什么好事吗?”春春问。
杨思焕勾着嘴角。
“有吗?”她有些忧心:方才在宫里有没有露出悦色?
她行走官场的两年,最先学到的便是喜怒不形于色。好久没这样,当着别人的面轻松的笑过了。
其实也不算是好事,反倒是苦差。
皇上敕封齐王为定北大将军,将北平封给她。这事不知道被奏了多少回,拖拖拉拉犹豫了两年,终于敲定了。
内阁大臣们商量之后,上书要求礼部尚书陶镇东尽快出使北平,亲送封令。
而杨思焕前不久被擢升为从五品礼部员外,半年后又要科考了,礼部难得也忙起来,她作为新任员外,业务不熟,暂时顶不上用,整个礼部就她最闲。
这次皇上将她诏进宫,就是叫她随陶镇东一道出使北平封藩。
杨思焕捺不住澎湃的心,缓缓捏紧拳头,颤声道:“春春,去乌衣巷的首饰铺。”
“好!”
马头当即一歪,拐了个弯...
***
驿站中,杨思焕躺在床上咳了几下,风雨兼程近两个月,她实在没扛住,病倒在路上。好在只是小伤寒,没什么大碍。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眼下正是梅雨季节,纵是北方的荆州,空气中也是潮的。
“咚咚咚...”
杨思焕隐约听到敲门声,便道:“门没闩,请进。”她昨夜起了烧,今晨刚退热,此时腿脚酸软,实在不想起。
尚书陶大人推门进屋,温声问询:“子初,你好些了吗?”
子初是杨思焕的表字,太女亲赐。
杨思焕见来人,连忙爬坐起来,准备下床见礼。
陶大人却抬手:“诶,俗话说‘老不拘礼,病不拘礼’,左右也无旁人,你我不必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