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犁中间就隔着一个矇族。

现在把持家族的是司徒少爷,传言那少爷铁骨铮铮,比女子还硬气。怕只怕赵欢的余党,和那些个世族大家勾结起来,到时候就不好办了。

而赵驹就不一样了,她和赵欢同母异父,生性谦和,主张和平又有王者之风,得人心,这次也是她主动开的城门,和大犁讲和。

张珏说的话句句在理,实际上不是她想说,而是她知道,皇帝需要有人站出来搭桥。

张珏说完之后,不断有人跟着站出来附议,要皇帝派人出使北漠亲封赵驹为矇族新王。

朱承启稍加思索,后启唇道:“既然矇已归降,大犁当有大国之风。张珏。”

张珏回:“臣在。”

“朕命你接手此事,即日出使北漠,册封赵驹为王,传朕旨意,免她三年朝贡。”

“臣遵旨。”

张珏归列之后,杨永清站了出来,她手持笏牌躬身道:“老臣也有一事要奏。”

杨思焕见状面色难免一变,但她很快就克制住了。如果不出意外,杨永清马上应该就会推举她为岷王侍讲。

不过这也是她意料之外的事,因为在她看来,这件事不足以拿到朝堂上来提。

却听杨永清慢慢道:“虽值国丧,但后宫至今无所出,先帝必然也不希望如此。选纳侧君之事,宜早不宜迟,今日首辅不在,臣代表内阁,恳请陛下选纳侧君,以振国本。”

像商量好了似的,在场的内阁其余四位阁老纷纷出列跪下来,齐刷刷叩首。

“请陛下选纳侧君,早延国祚。”

内阁内部斗归斗,对外总是团结一致的。

见这阵仗,朱承启目光抖了抖,他已经二十五了,后宫至今无所出,内阁早有奏书呈上,说得就是纳君的事。

朱承启不作回复,她们就只好当庭直言。

该来的总会来的,朱承启平静地说:“众卿所言极是,这事就交给礼部杨侍郎督办。”

杨思焕躬身一揖:“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