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3)

这些日子,念薇一直在思索对策,如何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扩大产量。可越是思量,越是觉得艰难。胭脂虽是小物,却最见匠心,稍有疏忽便可能失了分毫的精妙。她不敢冒进,生怕一时贪快而坏了芙蓉居的招牌,反而得不偿失。

沈凌霄执起青瓷茶盏,茶香如雾般袅袅升腾,他的笑意也随之荡漾开来:“夫人可曾听闻,那西域三十六国,对此等细腻无华的胭脂尤为偏爱?”他指尖轻触案上“朝露凝香”的盒盖,胭脂粉簌簌落下,点缀在湘妃竹笺上,宛如点点繁星,“若用驼队走丝路,一盒可换三匹波斯锦。”

“若产量有所不逮,夫人若有意,沈某愿倾囊相助,共谋一番胭脂买卖,携手开设一家脂粉工坊。”

念薇听此一言,心弦微颤,暗自忖度:此人虽为情所困,却颇具商业头脑。与他合伙,倒也未尝不可。她垂下眼眸,略一沉吟,抬起头时,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坚定:“若真欲携手,这盈利之分,又当如何定论?”

沈凌霄闻之,嘴角微扬,笑意更深:“夫人慧心独具,这利益分配之道,便由夫人裁定。”其语气依旧平和,仿佛此事不过琐碎末节。事实上,沈凌霄之生意版图早已遍及各方各面,胭脂水粉不过其中微末一角。他所图者,非此小小利润,而是芙蓉居与琼华公主之间那份珍贵情谊。

正如苏绮娘所营“玉颜芳”,他之所以涉足,不过是借机亲近公主,多几分相遇之缘。倘若能借此良机与芙蓉居联手,或许,那画中之人唇边的笑靥,将不再仅是遥不可及的幻梦,而是有朝一日能够触及的真实。

念薇凝视着竹笺上渐渐铺散的胭脂粉末,忽忆起公主的画像,心中一震。“公子所求,岂止于胭脂?”此话脱口,她便觉失言,此语过于直接,倒像是一下子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沈凌霄却不恼反笑,低声道:“夫人心思剔透,却不知世间有些生意,本不为求名利,唯愿心之所向。”

念薇轻轻抬起眼帘,眸光如秋水般沉静,却又隐隐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公子不妨耐心等候数日,待妾身与拙夫商议之后,再给您一个答复。”言罢,她微微颔首,神情间礼数周全,分寸得当,却又不失一份恰到好处的疏离。

事实上,齐淮一向不过问她的生意往来,念薇真正需商量的对象乃是琼华公主。毕竟,沈凌霄显然意图以她的胭脂为媒介,借此亲近公主。念薇内心清明,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她必须探明公主心意,是否乐意与此人有所交涉,以免公主无辜卷入风波,损及公主清誉。

沈凌霄闻言,眼中掠过一抹复杂的光芒,却未曾多言,只是轻轻点头,低声道:“夫人思虑周全,沈某在此静候佳音。”

01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重疑虑

念薇回府后,心中始终萦绕着面见琼华公主的念头。即便顶着齐国公世子夫人的头衔,公主的宫闱也非她可随意出入之地。按宫中规矩,命妇觐见需得贵人传召或是皇后凤旨,或是妃嫔邀帖。接旨后更需焚香斋戒、沐浴更衣,方显对天家威仪的敬畏。

忆起从前,她因傅贵妃青眼,倒也得过两回入宫的殊荣。那时她还是傅其弦的妻,可自与傅其弦和离后,宫门金钉朱漆便成了隔断前尘的屏障。

不过也算机缘巧合,琼华公主李清漪前次离宫游历时,将芙蓉居的“朝露凝香”“芙蓉醉雪”“花影流霞”各色胭脂,分了大半献予傅贵妃。这位以严苛闻名的贵妃娘娘,指尖蘸了“朝露凝香”在玉腕上轻抹,竟难得露了笑意:“清漪,这般颜色倒是比尚宫局呈上的更合本宫心意。”

三日后,念薇便接到了懿旨。

她连夜调香蒸花,将十二色胭脂盛入螺钿漆盒,又以芙蓉汁浸过的素绢包裹指尖,生怕染了半点俗尘。

翌日入宫,直奔凤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