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许多炮筒和巨型的弓弩,原来真的像那些太监们所说,朝廷这次把攻城的器械都运过来对付燕军,可真是孤注一掷了。
皇上频频点头,直说“好极好极”,神色之间甚是放心,但是我却总是觉得不安。看着那雾色里全副武装戒备着的晋国士兵们,真替他们捏一把汗,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抬头远远北望,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一片白雾,更别说燕军的影子了。
我们一众人都随着皇上坐在一旁,早有人备好了长桌,摆上宴席以供享用,但是谁还有什么心情吃!大约辰时,忽然听到传信官来报说:“燕军要过江了!”皇上于是起身前往观景台上,我们也跟着过去,我努力地往远处望,此时大雾果然散了一些,可以看到远处的江面了,但是我仍然什么也看不到。
“陛下莫急,燕军已经开始渡江,稍等片刻便可望见。”
皇上手里拿着一副从西洋进贡来的长筒镜,据说可以观察到极远极远的地方。我站在那里,看着皇上那副兴奋地样子,一时之间觉得这简直不是在观战,而像极了小时候在钱塘观潮,哪里有几分攸关生死的样子?
这时候,江上开始响起了声音,我赶紧探出身去,将手附到耳朵旁边去听,那声音隐隐约约,听上去好像喊号声,又好像有桨划船的水声。只听声音,便可知燕军有多少!
我还从未见过燕军,因此心中突然很紧张。而我又忽然想到了李承汜,或许一会儿,他就会从迷雾里乘着船走出来,游行在浩浩江面上,而面对着他的将是晋国的坚船利炮。
燕军终于露面了,我看到至少二十几艘大船,每艘船都彼此用铁索联系在一起,每艘船都有三层,上面站满了披甲列胄的燕国士兵。只见燕军的大旗临风招展,猎猎有声,那大旗是真的大,黑色的,不是我们晋国那样红黄相间,而是黑白相间,旗子上的图案在风中忽大忽小,左右摇摆,让人看了莫名的感到心惊。旗子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燕”字,只有几面写的是”李”字,约莫是李承汜的亲军了。
“开始吧。”皇上用长筒镜子端详了片刻,对那传令官说。
传令官于是对着楼下举起一面红色旗子,只听“轰”的一声炮响,早已守在江对岸的晋军队伍点燃了弩炮,我的耳朵都快要被震得发麻。然后就看见一条长长的黑烟拖着尾巴直奔江上而去,方向正是燕军的那些船。弩炮一声炸开,顿时那些船都淹没在黑色的滚滚浓烟里,还有火红的火苗纷纷燃起。这边晋军又开始放箭,攻城的弩箭每二百个一组,排成一排列于江边。传信官向我们解释说每一个弩箭一次可以射出三百多只利箭,可以说是天罗地网。而且弩箭射程极远,足可以到达江上的燕军船队里。
果然,随后的箭雨更是壮观,飞箭密布,还带着火苗,黑压压的笼罩一片,一齐射向燕军,这一回燕军不知道又要死伤多少人。
后面的,还有投石器,火流弹,不一而足,我一想到李承汜可能就在江上,心中就一阵心慌,虽然明知他身为大将军,应该是被层层保护的。但是这样两军的交战我还是头一次看,实在是忍受不了,于是坐回去,只听着耳旁不绝于耳的炮声呼喊声,想着:燕军此次渡江只怕是不易了。
雾气渐渐散了,四下里清明起来,抬眼看去,只见浩浩长江之上,浓烟滚滚,江上波涛汹涌不定,耳畔水声炮声不断,还有喊声杀声,让人坐也坐不住,看却不敢看。过了好一会儿,传令官匆匆从楼下跑上来,向皇上报告说:“启禀陛下,渡江的燕军大部分已被我军阻隔在长江之上,已然是过不来了。”
皇上又拿着那镜子远远望了一会儿,点点头,似是很满意的样子。
“很好,让这些北方蛮夷也见识见识我晋国兵甲的威力!想打过长江,踏足江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皇上放下手中的长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