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日子多得就好像老太妃手里的佛珠,一颗一颗地在手里划过去,却总是能回到你手里,怎么也数不完。山里的日子自有它的节奏和步调,不管外面是个什么世界,它始终慢慢悠悠地过着自己的粗茶淡饭。
这天,观里的师太终于吩咐妙心和另一位尼姑师姐下山采买货物,因为过了这许多时日,观里的布都不够用了。还有各种针线,也都不大全。目前观里能够自给的只有菜,因为辟着一圃菜园,所以一众人等的青菜还能保证供应,但是米啊面啊这些粮食便不能了。所以观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把粮食运到山上来。不过因为这一段时间山里雨下得多,路不好走,又加上约定好运米的那商户有事情往北国贩卖去了,所以米迟了十多天都没有来,观里的米便很吃紧。此番下山,买米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任务。下山的都是小尼姑,每次去的人不同,不过要买的东西没那么多,所以通常用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可以返回去,在天黑以前到山里。
这次好不容易让我赶上了,我当然是不会错过。于是千方百计,求得老太妃答应我下山,只让我跟着妙心两个一起。因为妙心胆子还比较小,而我这些日子的考验下来,结果被证明还是胆子挺大的。例如,林子里那些小尼姑都不敢去的地方我就毫无怯意,愣是在那些不见人烟的地方捡了几根柴回来,让她们大为诧异。所以,我下山其实也没什么问题,除了山路我不大认识之外。不过毕竟还有妙心在,她对这山路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一早上就出发,下到山下来,也没用多长时间。山下走了不远就是那镇子,唤作庐阳,庐水从翠庐山发源而出,绕着镇子流过,往下直接汇入长江。在镇子里,妙心领着我上集市逛了一圈,买了些布匹。尼姑们穿的,自然没有什么花色,一律的不是青就是白。米却要到米店里去买,妙心拉着我满大街跑,总算找到了家店。
那老板见我们两个一个尼姑打扮,一个寻常姑娘打扮,都是怯生生初来乍到的样子,便一个劲儿地向我们夸奖他的米有多好。妙心也不大认识米怎样才算好,只是看着颜色还不错,便向那人还价,没想到老板吃定我们,一口咬住不放价。妙心便指着那米,硬是从其中挑出许多毛病来:
“这米大小都不一样……”
“瞧着也太白了些吧?敢是让白膏染过?”
“居然还有残缺的,歪瓜裂枣,太差太差……”
在旁听得我目瞪口呆。然后她就忽然作势要走,拉着我就往一边去。那老板这才松了口,赶紧降了价。我意外地看了这小尼姑一眼,心道这小丫头,人不大,倒是挺会砍价。我对于这个东西向来没有什么感觉,我自小长在那样的环境里,哪里会知道银子的重要,妙心却对这个十分在行,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我们雇人拖着米,又找到地方买了针线,任务算是完成了。这个时候天色还早,于是便向背米的那位大哥商量先等一等到下午再回去。没想到那人说下午还有活要接,说让我们赶早上山。我们其实都很想在山下玩一玩,于是磨破了嘴皮子地劝说。最后那人被我们两个小姑娘磨得实在没法,只得答应,但是却一定要我们加钱,说“要不赔生意”。这一次我们只得妥协,便给那人又加了五两银子。
妙心跟我一边逛,一边抱怨那人太抠:“五两银子哪!天了,还真敢要!五两银子够咱们吃多少天米呢!”并且还进一步由此而生发另一番感慨:“真真是世道大变,人心不古,如今一个小小的脚夫,也敢这么漫天抬价,欺负我们两个小女子!公主,你说这让人可气不可气!”
我只得好声好气地劝劝她,一边想: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五两银子么?其实我哪里知道,五两银子对于一个普通的晋国百姓来说,几乎就是半年的口粮!
不过这脚夫倒也规矩,拿钱办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