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探望老太妃,少不得又要住一个月,不过我在金陵也没什么事,正好又可以躲过许之凌整天和我扯在一块儿的烂桃花。只是有一点,我得离开金陵一个多月,这样就更见不着李承汜了,而且简直是音信全无。
可是即便是留在金陵,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一样见不到。也再没有见的理由。
我们过了江,仁轩护送着我们又过了临淮,走了二日,终于望见了翠庐山旖旎的山影。仁轩就把我们送到这里,因为到了这儿就有山上的人下来接应。我们也没什么行礼可带,所以一路走来还不是很累。坐着马车,眼看着远处的山影越来越近,也越来越高大。正是秋雨过后的一个阴天,天空是惨白惨白的一片,云有多厚看不出,但是走近了翠庐山,远远地就看见望人峰的峰顶上拖着一溜淡淡的云,整个翠庐山是连绵的一片,半山腰全都被云给围了起来,看不到山尖。没有阳光的照射,山色就显得浓黑了许多,沿着苍白的天空画出曲曲折折的优美的山形,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
在山脚下下了马车,就得沿着山间的小路一路往上。小路是多少年来人们踏出来的,上面的石阶全都被磨平了,光滑得很。翠庐山游人很多,所以来往的人时常要侧身擦过。路两旁全是长了不知多少年的树,此时秋意渐浓,山上的树已经纷纷落叶,哗哗的叶声在耳边和着秋风时不时地响着。山路曲折往复,尽管在山里悠悠地走着。偶尔一转弯,眼前豁然开朗,看得见路边往下一片深谷,远处的山上层林尽染,树树秋色,漫山的红色黄色掺杂着已经带了倦意的绿扑到你眼前。
走了没有很高,就从山路上分出一条岔路,我们沿着岔路继续往里走,这里的人就少了。于是就一直走到了翠庐山的山洼里,紫薇观终于到了。
观里的人早已经提前数天准备,所以房间什么的都已经收拾好,进去了就可以住。我先去看了老太妃,她老人家自是十分高兴,而且看着精神很好,哪里有生病的样子?我们就在紫薇观住了下来。
观里的日子过得很慢很平淡,每天很早睁开眼,推开门就听见山里的鸟叽叽喳喳地叫,满山的鸟叫,各种名目的婉转啼鸣,听上去比宫里的雅乐还要热闹,花样也更多。然后师太们就开始洒扫庭除,有一个小尼姑叫妙心的,专门负责在这个时候喂鸽子。紫薇观里是养了一群鸽子的,白的居多,也有几只黑的,每天早上飞出去,中午飞回来,下午又飞出去,晚上又回来。我有时候也帮着喂,这些鸽子不怕人,敢到你手上吃东西,还很有趣。但是既然有了这等好事,其他的鸟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于是也常有几只山里的鸟跟着吃,妙心也并不驱赶,时间长了它们也都大胆了,敢和人亲近。
早上梳洗过之后老太妃就要念经,念完一遍才能吃饭。我于是只得跟着念,振振有词地念完,才能捧起那说起来并不是多么好的饭。尼姑吃的东西也同和尚一样,清淡得很。肉肯定没有,但是尤其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没有多少盐,油水也很少放。我因为受不了这味道,便常常偷偷到厨房里去加盐和油。
吃完饭后就是又一次念经,这一次念得时间很长,坐在那蒲团上,面对着大殿一坐就是好几个时辰。好像中间要换几次经文,但是我全没在意,只看着她们一颗颗数着手上那一圈儿佛珠,数了一圈儿又一圈儿,无穷无尽没完没了,那佛珠每天都要被她们摸上这千万次,早都已经摸得油光发亮。
总之念经是主要,其次就是吃饭,吃完再念,念完再吃。(这听上去颇有些像猪,吃了睡,睡了还要吃。不过反正尼姑庵里的日子就是这样,无聊之极。)不过师太们每天都还要打一打太极,就在观里的高台上。打拳的时候,动作依然慢得像梦游一样,不过看着倒十分悠闲自在。我跟着学了一遍,总是学不会,动作做起来难看得很,我有时候跟着她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