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2)

计较归计较,李乐训却学着黄知府的样子,也往脸上堆满笑容,故意表现出长舒一口气的样子:

“那就好,那就好。小妹我初来乍到,实在不晓得多少官场规矩,以后可要仰赖黄兄多多提点。”

二人正交锋,忽听外间叩报:

“知府相公,临康的钦差来了!”

黄知府一听,登时吓出一身白毛汗。

他额头上又冒出许多水珠子,擦也不及擦,便低声向李乐训致歉:“乐训,先容我片刻。”

整整衣冠,清咳一声,开门问:“可看清了那钦差是何人?可有带了什么东西?”

报信的小子摇摇头:“我没看清他的脸,只远远见有人押粮而来,往城门递了路引文牒,便特来向相公通报!”

黄知府:“他穿的是什么?身量几何?”

那小子继续道:“着一身赤色官袍,身量长,肤色白,年纪看上去不大,官袍却实非凡品,应是个大官!”

黄知府在心中点兵点将。

数遍了临康里的大官,年纪轻,身量长,容色姣好莫非是徐徵?

徐徵名声何人不晓?近年来,单单凭借诗文颂词,便升迁飞快,自己为官多年,才学经验哪里不如?

不过是少了些面圣的机会和拍马的本事,却连他的袍角都碰不着。

黄知府不甚服气。

然而,还没等他猜出个所以然,李乐训先向他交了底:“是徐太尉。我来时遇上他了。”

黄知府捶胸顿足,大呼:“哎呀,乐训你怎么不早说!”

李乐训十分无辜:“黄兄没问,我也没来得及说。”

黄知府:“他和我们不是一边的!叫他查出了东西,老师捞我们都费劲。怎么他亲自来了!派个王太师的人也好呀!”

这时,李乐训倒真被他说迷糊了。

徐徵此回,竟未同张葳张枢密联手?那缘何他也要紧盯萨埵教?

看如今这情状,他比高潭主官黄知府,竟牵扯更深。

21

等徐徵到了府衙门前时,高潭知府黄一炳,早早率领手下属官,浩浩荡荡地分列道旁,恭恭敬敬地迎钦差大驾。

李乐训正站在知府身后。

越过黄一炳的纱帽,她看见徐徵高高端坐于一头白马之上,身后跟着押粮的车队,长长一串。

他又换上了那件赤色的官袍,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浆洗,连里头衬着的中衣领子,亦鲜亮如簇新。

马蹄不急不徐,他挺拔的上身也一晃不晃。

冷肃着一张秀致的脸,当真高士山中雪。

哦呦,他为了装相,定然偷偷下了不少苦功。

骑在马上,还要时时注意仪态,身子不动,这等马术,可不简单。

李乐训想。

然效果确好好到和黄知府他们,好似不是一处的人。

不像是来宣诏,而如那天人下凡;手上托着的,也不是黄帛的圣旨,而是杨枝净瓶,洒来渡化苦厄。

正所谓鹤立鸡群。

有了齐整的官袍装点,比萨埵教真正的教主,更像教主几分。

罪过罪过,她对黄知府的样貌,并无任何贬损之意,李乐训在心里直道歉。知府相公笑如弥勒,既有为官多年的沉稳气度,又使人望之亲切,比今日新换的圆领襕衫,也十分气派好看。

实在是徐徵年轻貌美。

浮想联翩之间,徐徵已下了马,把天子御诏,递进了黄知府手中。

而后,徐徵宣诏,诸人纷纷伏身。

李乐训这才回神。

御诏倒也没说什么。除了命徐徵为两河巡使,查明高潭情况,上报朝廷。

提到黄